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农嫁女”涉法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0 15:47
【摘要】:“农嫁女”涉法纠纷,是个范围广、人数多、时间长、矛盾深的社会问题。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这类型纠纷的认知尚未取得共识。而立案登记制度于2015年5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它要求法院投入更多的精力调研这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以一线办案法官的视角,在对大量法院案件的分析和比对的基础上,梳理与归纳了这类纠纷在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具体成因,并提出其解决机制的完善途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农嫁女”涉法纠纷现状。首先,通过“农嫁女”涉法纠纷的含义、案件主要类型、基本特点的论述,对其作出界定。其次,通过对浙江省基层法院该类型纠纷案件相关数据的分析,明确“农嫁女”涉法纠纷案件的司法现状:案件地区分布不均:结案方式以判决为主;原告大多数为女性;被告剥夺原告享有村民待遇的理由多种多样;被告出庭应诉、举证不积极,败诉率高;案件示范效应明显。第二部分,“农嫁女”涉法纠纷案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在理论储备方面,最高院关于“农嫁女”的前后规定相互“打架”。其次,在司法实践中,“农嫁女”案件的许多问题未能取得共识:案件能否受理,各地法院认识不一: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问题,各地法院对确认程序以及标准的认识不一;被告主体不一、承担责任形式各异;该类型纠纷进入司法救济途径不够畅通;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数额很难确定:违法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村规民约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以下简称村民自治决定)难以有效规范;法院对该类型案件作出的裁判,很难取得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第三部分,“农嫁女”涉法纠纷的成因。(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性;(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法律缺失;(三)不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经济实力差异较大;(四)“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五)行政救济途径不畅通;(六)各地法院对于“农嫁女”涉法纠纷案件裁判存在差异。第四部分,“农嫁女”涉法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一)稳妥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二)规范政府行为;(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四)省高院出台“农嫁女”涉法纠纷的指导性意见;(五)加强对村民自治的监督、指导;(六)建立社会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晖;论司法改革与非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2 范愉;;纠纷解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司法;2008年00期

3 王亚明;;中西方纠纷解决机理探析[J];唯实;2008年02期

4 易军;;熟人社会中的关系与非正式纠纷解决[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05期

5 王亚明;;传统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6 赵旭东;;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J];河北法学;2009年06期

7 范忠信;;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J];法治论坛;2009年04期

8 朱思可;;完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政府纠纷解决效能[J];世纪桥;2010年17期

9 李栗燕;鲍玮;;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3期

10 周亮;司振魁;;浅议法律谈判的纠纷解决[J];商品与质量;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王志坚;;建立城市社会纠纷解决多元化机制的民意基础[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岳运生;;发挥律师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唐晓梅;;雷山苗族地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调查[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5 赵传毅;;诉讼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6 邱岳;;情理:串联盐业纠纷解决规范依据的红线[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7 刘如翔;;香港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8 马聪;;浅析我国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9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10 滕亚为;;试析当前纠纷的特点与完善纠纷解决机制[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海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纠纷解决机制 宜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龙飞;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侯小伟;南京秦淮设立快速消费纠纷解决通道[N];中国工商报;2014年

4 王生长 为本报评论委员会委员;大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6 刘晓鹏;我国拟立法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胡江根);常州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袁婷 整理;宋鱼水:为百姓构建多种纠纷解决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9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制协调司 青锋 袁雪石;感受美国纠纷解决体制机制的特色[N];法制日报;2011年

10 王继学;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多元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剑;论凉山彝族的纠纷解决[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彭卫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费先梅;清代豫西地区水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琛;论根据合意的纠纷解决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银华;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乡镇政府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李海博;小额贷款纠纷解决机制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张桢雪;平寨村布依族纠纷解决机制的田野调查与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5 赵泊然;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纠纷解决机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吴良良;农村纠纷解决的传统策略与法律路径选择[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郝勋;我国大学生与就读高校之间的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栾锋;完善银行业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陈玉璞;英国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李翠侠;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44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