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功能性作品保护中的可分离性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5:05
【摘要】:附功能性作品是一类特殊的作品,其兼备让人欣赏的艺术美感以及实用的功能部分,如具有独特设计的珠宝,其立体造型充满个性化的设计,满足艺术性要件,且其同时还具备佩戴、装饰等实用功能,两种要素在物理层面上难舍难分。然而,著作权法不保护实用功能,因此附功能性作品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之一是该作品的审美特征能与实用功能相分离,即必须具备可分离性。所谓的审美特征需要满足著作权法中独创性的要求;所谓的实用功能是指该物品能在实际生活中为人们所使用而不仅仅是具有单纯的收藏或欣赏的价值。可分离性标准意图区分物品的审美特征层面与实用功能层面,避免对附功能性作品的保护延伸到对实用物品功能的保护,防止违背著作权法立法目的的后果发生。可分离性标准在附功能性作品可版权性判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可分离性理论存在着一些适用问题,如既存的可分离性标准无法适用于一切附功能性作品,再如实在是难以在观念分离中划出审美特征与实用功能之间的清晰界限,这使得对部分附功能性作品的著作权法保护无法走出灰色地带。而理论制度构建的不完善也导致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可分离性标准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引发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审判活动中可分离性判断大面积缺失的现象、对不可分离的功能产品是否有必要提供弱保护的争议、科学美感能否与实用功能相分离的质疑、他国可分离性标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等。本文拟研究国内外对附功能性作品中可分离性标准的定位、我国司法实践中可分离性标准的适用和缺陷、国外既存可分离性标准在我国的适用性、可分离性标准的判断方法设计等热点问题和争议焦点。文章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讲述可分离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可分离性标准在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困境。第二章主要讲述可分离性标准在我国司法中的适用情况,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总结66个经典案例中涉及的可分离性标准并加以分类分析,引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三章主要讲述可分离性标准在美国的司法实践,批判性地论证美国可分离性标准在我国的适用性及借鉴意义。第四章主要提出完善我国可分离性标准路径设计的建议,创新性地提出具体的可分离性标准为两步测试法,第一步附功能性作品需要具备独立于实用功能的审美感知,第二步附功能性作品的实用功能部分对审美特征部分不具有绝对支配意义,只有同时符合两步要件才能实现观念上的分离。以期通过两步测试法给予可分离性标准一个清晰的法律定位并合理界定附功能性作品的保护范围。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4
本文编号:2655634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栻川;;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J];中国专利与商标;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宇杰;论分离性判断在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中的运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2 刘瑞;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D];天津大学;2015年
3 高玲霞;分离原则在实用艺术品保护中的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4 李梅;实用艺术品艺术特征和实用功能分离的判断方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5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65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