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体育赛事版权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4:54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深刻改变着传播图景和信息获取方式,网络成为连接一切的重要桥梁。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完成传播行为、参与场景体验的载体已经由电视等固态终端逐步转移到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与此同时,以“46号”文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政令的出台为体育版权市场开启了新时代,各大新媒体体育平台在资本加持下的迅速崛起,并试图将更多赛事版权揽入怀中。科技和资本的助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用户带来更为多样的产品选择和更加优质的观赛体验。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体育媒体在投入巨额资本高筑版权壁垒之后需要应对商业变现压力,对版权的有效开发成为版权持有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产业和传媒背景下,试图以传播学和版权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版权市场格局和现状的梳理来探索版权开发的有效模式,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具体来看,本文第一章节主要对移动互联时代和体育赛事版权等相关概念做出了学理界定;第二章主要通过对体育版权市场历史演变进程的梳理和总结,从媒介呈现方式革新的角度切入,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四十年演进史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传统电视时代(1978年-2005年)、新兴网络时代(2006年-2014年),以及移动互联时代(2015年至今);第三章首先运用PEST理论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版权市场,其次对我国体育赛事版权市场的格局和特点加以阐释;第四章分别以苏宁体育、腾讯体育、新英体育和新浪体育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体育赛事版权开发的四种模式,并且梳理了当前版权市场的运营困境;第五章主要提出了移动互联时代我国体育赛事版权的开发的三条突围路径:在以版权竞购为主题的上游,应该注重对头部资源的争夺与守卫,并着力培育自主赛事IP;在以版权运营为主题的中游,需要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需求和消费特点提供沉浸式的观赛体验;在以版权延伸为主题的下游,需要借助整合营销完成体育产业的生态布局,为版权的商业变现提供可靠而多元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3.41;G80-05
本文编号:278070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3.41;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彭兰;;新媒体用户:更主动还是更被动[J];当代传播;2015年05期
2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年03期
3 朱玛;;利益平衡视角下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J];河北法学;2015年02期
4 张志伟;;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卢嘉鑫;;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反垄断豁免政策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年06期
6 王美;王燕鸣;刘令姝;;体育赛事法律问题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4期
7 张旭霞;浅谈体育比赛转播权的法律性质[J];电视研究;200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阳佳月;媒介融合视角下体育赛事转播权开发策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780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78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