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未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到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0:57
   履行的时间并非意定之债成立的必备条款,但确是交易的完成必不可少的因素。若当事人并未就履行的时间达成合意,且借由合同的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无法确定,法律应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履行的时间。我国法条中与履行的时间相关的术语有“到期”、“履行期限”、“履行期”、“履行期间”、“清偿期限”和“清偿期”。到期即“已届履行期限”,而其他术语并无不同。到期即债权人可以请求给付,债务人应当为给付的时期。主要鉴于到期作为给付迟延、抵销和消灭时效起算的要件,本文采“到期”。未定期限的一般债权的到期通过《合同法》第62条第4项加以确定。学者多解释为未定期限的债权自债权人催告并经过合理时间后到期。基于时效制度的目的,笔者认为未定期限的债权自合同生效并经过合理时间后到期。该解释须与确定未定期限的债权诉讼时效之起算的《时效规定》第6条相协调。为协调之需,应先厘清一般债权诉讼时效的起算。诉讼时效起算的客观要件立法例除我国“权利受损害时”外,尚存在“请求权可行使时”。两种立法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未定期限的债权中。为避免时效制度目的落空,将“权利受损害”解释为义务违反,不同于“给付障碍或侵权发生”的通常解释。接着,从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和比较法两个方面论证未定期限的债权自合同生效并经过合理时间后到期。然后,反驳“该到期模式与我国过短的普通时效不协调,与我国主观期间立场不符”的观点。但相较于未定期限的一般债权,《合同法》第161条推迟了未定期限的价款债权的到期至“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文义解释、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的方法佐证了该观点。借鉴台湾和日本同样实现推迟到期效果的“价款支付期限推定”制度的立法理由,得出我国推迟未定期限的价款债权到期的实质理由在于双务契约的履行牵连性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习惯。但相比于“价款支付期限推定”制度,《合同法》第161条的适用范围更广,尚包括交货和付款期限均未定的情形。笔者反对就该种情形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般规定。因同时履行抗辩权无确定到期的功能,且排除合同法分则条款的适用而转向合同法总则须充分说理。而对于异常的付款的必要准备时间长于交货的情形,可通过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调整。另未定期限的价款债权的推迟到期主要影响诉讼时效的起算。而为了避免出卖人推迟交付却能享受时效利益,宜将《合同法》第161条中的“收到标的物或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合目的性地解释为“应当交付标的物或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推迟到期仅影响诉讼时效的起算,而不影响给付迟延和抵销。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 到期概述
    第一节 到期的术语考察
    第二节 到期的概念澄清
    第三节 到期的效力
    第四节 到期与诉讼时效起算
        一、诉讼时效起算的模式选择
        二、到期是诉讼时效起算之要件
第二章 未定履行期限的非价款债权之到期
    第一节 非价款债权到期争议
    第二节 自债权成立并经过合理时间到期
        一、支持理由
        二、反对理由
    第三节 解释论支持
第三章 未定履行期限的价款债权之到期
    第一节 价款债权到期争议
    第二节 立法例
        一、推迟到期之立法例
        二、立即到期之立法例
    第三节 中国法立场
        一、解释的结论:推迟到期
        二、推迟到期的实质理由
        三、推迟到期的适用范围
        四、推迟到期的效力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岩;;消灭时效制度中的基本问题——比较法上的分析—兼评我国时效立法[J];中外法学;2005年02期

2 柳经纬;关于时效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3 徐晓峰;;诉讼时效的客体与适用范围[J];法学家;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54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4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