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6:02
   当今时代特别是二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尤其是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以二进制代码为演算规律的新兴科技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大大增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海量的、定点的信息数据可以经过自动化设备的处理在几秒内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地方。的确人们从这种生活方式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线编辑文档、发送电子邮件,非常的便捷规范。人们也可以通过网上冲浪体验当今世界的精彩。现在人们还可以足不出户的在网上购买商品,鼠标一点,全部搞定,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是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由于网络操作的不规范,技术发展的限制以及人们自律水平的低下,在带给人们便捷生活的同时,计算机和互联网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侵扰:个人信息的泄露给个人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财产的损失。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成为法律学术界和法律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引发的问题在现在已经十分明显。例如,我们在网上购物时注册的个人信息被不良商家以经济价值出卖给其它的广告商,导致我们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推销广告,打扰了我们生活的安宁。我们在网上冲浪时下载某一软件要进行的实名登记也给我们的个人信息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如果说以上问题并不严重的话,那么利用互联网对电脑用户进行恶意攻击导致了我们的财产损失和名誉受毁就已经超越了法律的底线了。从最近的电信诈骗而产生的财产损失、生命消逝就可见一般了。然而对个人信息造成侵扰的并不仅仅出现于以上的私领域内,对我们个人信息造成最大威胁的是来自公权力领域,即国家为了实现所谓的社会管理的目的,对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处理等,形成了许多巨型的数据库,这才是真正的个人信息杀手。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公务人员能力水平和道德的不充分、缺乏对公民信息的监管等,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随时处于被侵害的处境。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承载着人类基本权利,是人类自我尊严的具体体现,对于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个人信息具有的财产属性也越来越明显,个人信息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地流动,这对于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信息权利的法律保护。要综合采取各种有利有效的措施确保我们的个人权利不受到不当损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在对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的描述下,分析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方面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当前实际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机制,并最终给出了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途径选择以及几个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维度原则。即通过在立法、司法、执法三个维度范围内,采取构建基本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原则、赋予公民个人信息权利、妥善处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对我国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希望通过自己的初步认识为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理论及法理基础
    2.1 个人信息相关的基本概念
        2.1.1 使用个人信息概念的理由
        2.1.2 个人信息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理论的渊源——隐私权理论
    2.3 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地位
    2.4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法理基础
        2.4.1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是个人基本权利
        2.4.2 国家有保护个人信息权的义务
第3章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3.1 美国的信息隐私权模式
        3.1.1 隐私权的演变
        3.1.2 美国信息隐私权的主要内容
    3.2 德国的信息自决权模式
    3.3 美国、德国两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
    3.4 美国、德国两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借鉴意义
第4章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
    4.2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第5章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制度框架
    5.1 立法上应该完善法律及权利规定
        5.1.1 主要法律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要进一步完善
        5.1.2 确立、细化个人信息权利
    5.2 执法上应该符合规范原则
        5.2.1 合法性原则
        5.2.2 合理性原则
    5.3 司法上应该恰当把握程度
        5.3.1 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政府信息公开之辩证矛盾关系
        5.3.2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以及我国个人信息公开与保护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晗;;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J];中国律师;2014年02期

2 杜承铭;;论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理论基础、结构形式与中国实践[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3 夏泽祥;;我国宪法人权条款之实施——从美国宪法“保留权利条款”生效方式说起[J];法学;2010年12期

4 葛虹;;日本宪法隐私权的理论与实践[J];政治与法律;2010年08期

5 胡东;;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徐超华;;论公共行政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7 范文兰;;日本信息公开立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启示[J];档案;2007年04期

8 孙平;;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的公民隐私权保护[J];法学;2007年07期

9 刘巍;;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J];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10 李弋强;;公共场所的隐私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运全;个人金融信息管理:隐私保护与金融交易的权衡[D];山东大学;2014年

2 杨咏婕;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芳;美国刑事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2年

4 姚岳绒;宪法视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娟;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圣楠;论我国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2 陈广云;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3 王贺军;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4 刘素丽;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波;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的冲突与平衡[D];湘潭大学;2014年

6 高原;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7 丁丽雪;域外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的隐私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张宜群;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谢丽萍;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5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5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