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网购消费者反悔权适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5 22:14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持续渗透蔓延,传统的实体店消费模式逐渐被网络远程购物模式所取代,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消费方式,带给广大消费者更多的便捷、优惠和省时,网络消费环境日趋繁荣。但是,网络消费环境与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2014年,我国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首次提出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但法律条文仅做出了简单规定,缺少具体实施细则。201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正式施行,对消费者反悔权做出了补充规定。2017年,国家工商总局又出台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对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进行了细化,在适用范围、商品完好标准、退货流程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增强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提升了权利行使的可靠性。但网络购物投诉仍占整个消费投诉的三成,而网购退货问题更是网络购物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仍需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方力量共同协作的继续完善。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审判实践中关于网络购物的四个代表性案例,分别是经营者设置退货障碍案例、消费者滥用反悔权案例、排除适用反悔权案例以及行使反悔权的后果处理案例,并对案例反映的类型化问题及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反悔权存在的缺陷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落实不够、恶意滥用反悔权的惩戒机制缺失、立法缺陷引起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以及网络购物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第二部分从反悔权的概念、性质、适用范围、行使规则进行基础理论的阐述以揭示反悔权的本质,认为反悔权是特殊的法定合同解除权;反悔权适用于远程销售和商铺外销售领域;商品签收之日一般应以物流信息显示的收货时间为准;商品完好与否的判断标准应按验货步骤分类讨论等。第三部分阐述了反悔权在我国及域外的适用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与借鉴,总结出值得我国学习之处有:对不同类型商品指定不同的反悔权行使期间、在经营者尽到告知义务的前提下由消费者承担退货运费、严格规定不宜退货商品的消费者确认程序等。第四部分对我国消费者反悔权适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包括立法上的细化不宜退货商品范围、强化消费者确认程序、建立消费者滥用权利惩罚机制;监督保障上的加强监管部门作用、优化第三方平台保障、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纠纷解决上的完善维权网络平台、引入消费纠纷仲裁前置程序、设立消费纠纷的小额诉讼速裁组。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网购消费者反悔权司法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介绍及问题的提出
        一、经营者设置退货障碍案例
        二、消费者滥用反悔权案例
        三、排除适用反悔权案例
        四、行使反悔权的后果处理案例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成因辨析
        一、相关主体法律责任落实不够
        二、恶意滥用反悔权惩戒机制缺失
        三、立法缺陷引起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四、网络购物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第二章 消费者反悔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消费者反悔权概要
        一、消费者反悔权的概念
        二、消费者反悔权的性质
    第二节 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消费者反悔权的销售领域
        二、适用消费者反悔权的商品类别
        三、不宜退货商品的消费者确认
    第三节 消费者反悔权的行使规则
        一、消费者反悔权的行使方式
        二、消费者反悔权的行使期限
        三、消费者反悔权的行使要件
        四、行使消费者反悔权的后果处理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制度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我国网购消费者反悔权的适用状况
        一、整体概况
        二、两种市场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域外相关制度介绍与借鉴
        一、关于反悔权的行使期限
        二、对于退货运费如何承担
        三、有关排除适用反悔权的情形
第四章 我国网购消费者反悔权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出台相对应的反悔权实施细则
        一、细化排除适用反悔权的商品类别
        二、明确确认方式及强化确认程序
        三、建立惩戒消费者滥用反悔权机制
    第二节 健全多方位的监督保障体系
        一、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作用
        二、优化第三方平台的保障机制
        三、汇聚多种行业协会的辅助职能
    第三节 构建多元化的消费纠纷解决途径
        一、完善消费者维权网络平台建设
        二、引入网络消费纠纷仲裁前置程序
        三、设立网络消费纠纷小额诉讼速裁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法律规则亟需跟上虚假广告“变异”节奏[J];人民论坛;2018年34期

2 何婧;沈蕾;;银行竞争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调查报告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3 解雨璋;;金融监管问题研究——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切入[J];法制博览;2019年25期

4 焦瑾璞;宋俊平;;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年01期

5 唐爽梅;;美国消费者保护制度演进过程研究[J];法制博览;2018年20期

6 李楠;牛善洲;;国内外制度比较视角下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浅探[J];劳动保障世界;2016年33期

7 何德旭;;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42期

8 汤建辉;;消费者的差异性与消费者保护立法范式之变[J];理论月刊;2017年02期

9 胡雪;;欧盟行为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框架分析解读[J];中国银行业;2017年07期

10 董成武;;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改革探讨:目标冲突与国际经验[J];北方金融;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瑞贺;共享民宿消费者使用行为的前因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郑博;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

3 刘亚娴;我国银行业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曲一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刘晓娜;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包容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孙颖;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闫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谢海;欧盟消费者保护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于颖;远程消费者保护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焱;消费者“黑名单”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张桂芳;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反悔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3 张洵;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韩超杰;共享经济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明哲;中国内地鱼翅贸易对鲨鱼保护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6 马妮莎;基层消费者保护组织的职能履行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沈韵;网购消费者反悔权适用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8 沈鹏群;考虑消费者交互的绿色产品诱饵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9 刘美辰;消费者在线评价的本土偏好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0 耿德伍;“校园贷”平台消费者保护的制度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56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