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责任认定与承担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1章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概述
1.1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含义
1.1.1 社会体育运动概念的界定
1.1.2 社会体育运动侵权的类型
1.2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特征
1.2.1 体育行为的固有风险性
1.2.2 体育伤害的产生频繁性
1.2.3 运动规则的违法阻却性
1.2.4 体育适用规则的特殊性
第2章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过错认定
2.1 社会体育运动中归责原则的选择
2.1.1 域外法系中体育运动侵权的归责原则发展
2.1.2 我国理论界对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之争
2.1.3 公平责任原则的不当性
2.1.4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当性
2.2 社会体育运动规则下过错的认定
2.2.1 违反运动规则致损的行为
2.2.2 违反运动注意义务的行为
2.2.3 组织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
第3章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抗辩事由
3.1 体育运动伤害免责的罗马法基础
3.2 体育运动伤害领域对自甘风险之适用
3.2.1 大陆法系对体育运动中自甘风险的有关规定
3.2.2 英美法系对体育运动中自甘风险的司法应用
3.2.3 自甘风险成为抗辩事由的可行性分析
3.3 体育运动伤害领域对受害人同意之否定
3.3.1 大陆法系对体育运动中受害人同意的有关规定
3.3.2 英美法系对体育运动中受害人同意的司法应用
3.3.3 受害人同意不宜成为抗辩事由的分析
第4章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的侵权责任承担
4.1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中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
4.1.1 社会体育运动中组织者责任
4.1.2 社会体育运动中运动参与人责任
4.2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中公平的损失分担机制
第5章 我国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和适用
5.1 我国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制度的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5.1.1 体育法缺乏程序性制度保障
5.1.2 侵权责任法缺失相关的规定
5.1.3 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案件的司法分歧
5.2 我国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制度的立法完善
5.2.1 立法模式的选择
5.2.2 自甘风险成为法定抗辩事由
5.3 我国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制度的司法适用
5.3.1 比赛规则协助认定运动行为的过错
5.3.2 违反注意义务的运动行为构成过失
5.3.3 体现公平原则的损失分担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遆刚;;人口老龄化视野下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6年02期
2 李登地;;现代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31期
3 刘玲;;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共享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年12期
4 周苗;;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年06期
5 李东鹏;邓翠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运动;2017年06期
6 张美娟;;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保障机制的构建[J];才智;2017年14期
7 张晓明;;社会结构分化下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整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才智;2014年34期
8 刘芳枝;;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社会体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年04期
9 肖莉琴;刘晓梅;;珠海市社会体育组织人才发展策略研究——以社会治理理论为视角[J];教师;2016年32期
10 黎宇;姜喜平;;基于社会体育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丽霞;中国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陈锐;民国时期公共体育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齐书春;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市体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4 沈丽玲;近代江苏省城市体育社团的发展演变(1895~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周传志;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叶菁菁;论社会体育运动伤害侵权的责任认定与承担[D];河北大学;2018年
2 李挺之;《中国体育报》08奥运后社会体育报道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3 高雪梅;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高丽;烟台市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谢红春;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胡桃;全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戴豫;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芳;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白莉芳;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庆庆;郑州市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比较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4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6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