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行为法律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03:00
本文通过分析“知假买假”行为这一在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备受争议的问题,结合我国最新关于“知假买假”问题的立法动态,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该行为出现的意义,并在最后给出了该问题的法律修改建议。本文共包括四章正文。第一章是对“知假买假”行为性质的学术分歧进行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剖析学术界关于“知假买假”行为性质的不同意见,分别对承认“知假买假”是消费行为以及否认“知假买假”为消费行为这两种观点进行论述,并归纳和对比了两种观点的争议点,即“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交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欺诈行为。进而阐述了本文认为“知假买假”属于消费行为这一观点。第二章是对目前我国有关“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考查和缺陷分析。首先是对“知假买假”相关立法的动态分析。虽然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并没有对“知假买假”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是通过2013年12月最高法院审委会通过的《最高法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肯定了“知假买假”可以获赔,而后多个省市的中院和高院、国务院、最高院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知假买假”的获赔情况加以限制。继而剖析了我国目前对于“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存在着“知假买假”主体模糊,各地区对“知假买假”认定不一,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等难题。第三针对国务院送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及最高法院公布《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对“知假买假”的导向作用从未来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预测。第三章“知假买假”给予赔付的合理性重点在于表述本文对于“知假买假”的观点。从“知假买假”有利于市场发展和“知假买假”符合法学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该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四章是关于完善《消法》中“知假买假”相关规定的建议。本文从明确消费者的概念、明确欺诈的定义、完善《消法》中惩罚性赔偿相关的规定、对“知假买假者”进行引导以及完善司法实务中消费者权益类纠纷的处理这五个方面对“知假买假”这一问题的解决给出了合理建议。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2.29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对“知假买假”行为性质的学术分歧
第一节 “知假买假”非消费行为的学术观点
一、“知假买假者”并非消费者
二、交易过程没有欺诈
三、“知假买假”违反法律也有违道德
第二节 “知假买假”是消费行为的学术观点
一、“知假买假者”是消费者
二、交易过程有欺诈
三、“知假买假”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
第二节 “知假买假”行为的争议焦点
一、如何在“知假买假”中认定消费者身份
二、如何在“知假买假”中认定欺诈的行为
第四节 “知假买假”应列入消费行为
第二章 “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考查和缺陷分析
第一节 “知假买假”相关立法动态
一、《消法》对“知假买假”的规定
二、2013年最高院肯定“知假买假”
三、地方中院高院规定不支持“知假买假”
四、国务院拟不支持“知假买假”
五、最高院限制“知假买假”
第二节 “知假买假”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一、“知假买假”主体范围模糊
二、各地对“知假买假”认定不一
三、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第三节 《实施条例》与《答复意见》的导向作用
一、对未来立法的影响
二、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第三章 “知假买假”给予赔付的合理性
第一节 “知假买假”利于市场发展
一、对制假售假者有震慑作用
二、填补了政府监管的不足
第二节 “知假买假”符合法学理论
一、各国法律对合同有效要件的规定
二、“知假买假者”属于买卖合同中的消费者
三、“知假买假”符合我国目前对市场环境的要求
第四章 《消法》中“知假买假”相关规定的完善
第一节 明确消费者概念
一、生活消费需要界定
二、单位不是消费者
第二节 明确欺诈的定义
一、明确欺诈定义对“知假买假”行为的意义
二、对《消法》中欺诈定义的完善建议
第三节 对《消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完善
一、惩罚性赔偿规则的适用现状
二、对惩罚性赔偿的完善建议
第四节 对“知假买假者”进行引导
一、“知假买假者”具有两面性
二、引导“知假买假”的建议
第五节 司法实务中的完善
一、适用小额诉讼法庭制度
二、适用公益诉讼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6476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2.29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对“知假买假”行为性质的学术分歧
第一节 “知假买假”非消费行为的学术观点
一、“知假买假者”并非消费者
二、交易过程没有欺诈
三、“知假买假”违反法律也有违道德
第二节 “知假买假”是消费行为的学术观点
一、“知假买假者”是消费者
二、交易过程有欺诈
三、“知假买假”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
第二节 “知假买假”行为的争议焦点
一、如何在“知假买假”中认定消费者身份
二、如何在“知假买假”中认定欺诈的行为
第四节 “知假买假”应列入消费行为
第二章 “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考查和缺陷分析
第一节 “知假买假”相关立法动态
一、《消法》对“知假买假”的规定
二、2013年最高院肯定“知假买假”
三、地方中院高院规定不支持“知假买假”
四、国务院拟不支持“知假买假”
五、最高院限制“知假买假”
第二节 “知假买假”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一、“知假买假”主体范围模糊
二、各地对“知假买假”认定不一
三、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第三节 《实施条例》与《答复意见》的导向作用
一、对未来立法的影响
二、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第三章 “知假买假”给予赔付的合理性
第一节 “知假买假”利于市场发展
一、对制假售假者有震慑作用
二、填补了政府监管的不足
第二节 “知假买假”符合法学理论
一、各国法律对合同有效要件的规定
二、“知假买假者”属于买卖合同中的消费者
三、“知假买假”符合我国目前对市场环境的要求
第四章 《消法》中“知假买假”相关规定的完善
第一节 明确消费者概念
一、生活消费需要界定
二、单位不是消费者
第二节 明确欺诈的定义
一、明确欺诈定义对“知假买假”行为的意义
二、对《消法》中欺诈定义的完善建议
第三节 对《消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完善
一、惩罚性赔偿规则的适用现状
二、对惩罚性赔偿的完善建议
第四节 对“知假买假者”进行引导
一、“知假买假者”具有两面性
二、引导“知假买假”的建议
第五节 司法实务中的完善
一、适用小额诉讼法庭制度
二、适用公益诉讼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明瑞;;“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J];当代法学;2015年06期
2 韩世远;;消费者合同三题: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与合同终了[J];法律适用;2015年10期
3 张素华;吴维维;;消费者范围解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对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4 李仁玉;陈超;;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解读[J];法学杂志;2015年01期
5 孙良国;;论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主要规制技术[J];当代法学;2014年04期
6 邢会强;;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完善我国市场监管法的借鉴[J];法学;2013年10期
7 徐海燕;;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J];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8 姚辉;刘艳阳;;论食品安全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王昌敏;;论知假买假者是消费者[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10 王朝梁;;试论消费者权益救济机制的重塑[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86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86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