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独立担保中国规则的风险控制机制研究——以“独立保函司法解释”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21-01-08 02:21
  独立保函司法解释的出台,正式承认了独立担保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有效性,并确立了独立担保的中国规则。独立担保的核心功能是替代押金与保证,就其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而言,其风险虽集中于基础交易中的主债务人身上,但仍属于正常的市场风险。独立担保具有微弱从属性和高度独立性,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应是一种与"保证"并列的"人的担保"。依据该司法解释,独立担保的认定采二元标准,其实质构成要件有二:担保人不得主张基础交易项下的抗辩;担保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义务不得与基础交易中的主债务联动。独立担保人止付的主要抗辩事由是受益人索付有"明显的欺诈或滥用",即受益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索付会造成他人损害。 

【文章来源】:法学杂志.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独立担保风险控制的两个主要环节
    (一)第一环节:独立性在中国法上的认定标准与界限
    (二)第二环节:对恶意索付进行抗辩
二、从“欺诈”到“欺诈或滥用”:比较法上的一致性
    (一)英美法系的经验:从欺诈到不正当行为
        1.英美法的传统抗辩事由:欺诈。
        2.其他抗辩事由之“不正当行为” 。
        3.其他抗辩事由之“法律禁止止付”。
    (二)大陆法系的经验:从欺诈到权利滥用
    (三)国际条约与惯例的回应
三、“欺诈”与“滥用”:具有共通性的索付抗辩事由
    第一,在独立担保领域,二者有共通之处。
    第二,无论欺诈还是权利滥用,其法律效果一致:均是阻止支付。(35)
四、“欺诈或滥用”的证明:必须是“明显”的
五、对恶意索付的抗辩:类型开放的体系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涉外商事海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 刘贵祥,沈红雨,黄西武.  法律适用. 2013(04)
[2]独立担保制度探析[J]. 白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2963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63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