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私法中善意认定的规则体系

发布时间:2021-01-30 01:55
  私法中适用信赖保护之善意普遍存在且多样。究其本质,善意是对私法主体认知状态的评价结果,这一认知状态是私法主体对可信赖事实之表象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的不知悉。对于此种不知悉的评价,依善意的发展历史及其认定的特性,应属于法律价值判断,并可通过过失要件进行利益衡量。鉴于善意及其认定的共性,为化解善意认定规则上的争议,可以可信赖事实之可信赖性为主线脉络,对善意的认定进行体系化的规则建构。其中,一般可信赖程度是善意认定类型的层级区分依据,依此形成的规范标准以过失作为层级协调因素。一般可信赖程度加上影响特定可信赖性的因素,决定了具体认定善意中的实体考量因素和程序方式选择。依此,可形成"非为明知"和"非因过失而不知"的实体标准判断要素,以及一般性推定与有条件推定的程序展开方式,最终构建起以体系思维为引导的善意认定规则体系。 

【文章来源】:法学研究. 2020,4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善意及其认定的本质
    (一)作为认知状态评价结果的善意
        1.可信赖事实作为认知对象
        2.可信赖事实的特性
    (二)作为法律价值判断的善意认定
        1.善意认定的价值判断属性
        2.过失作为价值判断的衡平因素
三、善意认定的类型层级
    (一)可信赖程度作为类型区分之标准
    (二)可信赖事实的可信赖程度区分
        1.不动产登记
        2.动产占有
        3.商事登记
        4.类商事登记事实
        5.登记之外具有交易意义的事实
    (三)依可信赖程度的善意认定的类型层级区分
四、善意的具体认定
    (一)善意认定的实体标准
        1.“非为明知”的认定
            (1)信息类型的影响
            (2)信息状况的影响
        2.“非因过失而不知”的认定
            (1)可信赖事实所处的交易场域
            (2)可信赖事实针对的对象
            (3)可信赖事实的存续时间
            (4)可信赖事实的混合增强
    (二)善意认定的程序方式
        1.善意推定的基本原理
        2.善意的一般性推定规则
            (1)“非为明知”的推定
            (2)“非因过失而不知”的推定
        3.善意的有条件推定规则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J]. 杨代雄.  法学. 2013(02)
[2]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的分合与更名问题比较法考察——兼论中国的诚信立法向何处去[J]. 徐国栋.  社会科学. 2013(01)
[3]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J]. 龙俊.  法学研究. 2012(05)
[4]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J]. 吴泽勇.  中国法学. 2012(04)
[5]善意认定的属性及反推技术[J]. 吴国喆.  法学研究. 2007(06)
[6]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J]. 王利明.  中国法学. 2006(04)
[7]论善意取得构成中的善意且无重大过失要件[J]. 叶金强.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5)
[8]论物权变动中的善意、恶意[J]. 董学立.  中国法学. 2004(02)
[9]诚实信用原则二题[J]. 徐国栋.  法学研究. 2002(04)
[10]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 徐国栋.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6)

博士论文
[1]民法中的善意[D]. 甄增水.中国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8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08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