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消费者心理认知视角下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反思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1-02-21 20:06
  商标淡化导致消费者识别商标的速度和精确度的降低,影响消费者对商标的心理态度。但是,根据情景效应、专家技能、重申效应、卷入程度的心理认知理论,消费者的认知具有主动性,能够根据商标使用的具体环境进行调试,从而降低淡化对其商标识别和购物决策的影响。据此,商标淡化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并不严重,对商标权人造成的损害也较为有限。在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制度设计上,应当依据消费者心理认知的这一规律来界定商标反淡化的保护对象、保护条件和证明标准。在保护对象上将之限定为中国境内为一般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在保护条件上要求被诉商标的消费者与驰名商标的消费者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合、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构成相同或高度近似;在证明标准上承认消费者调查的证据效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间接证据证明淡化的损害。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 2020,3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消费者心理认知视角下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本质厘清
    (一)商标淡化的发生机理
    (二)商标淡化对消费者识别能力的影响
    (三)商标淡化对消费者心理态度的影响
二、消费者心理认知视角下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理论反思
    (一)情景效应对商标淡化的影响
    (二)专家技能和重申效应对商标淡化的影响
    (三)消费者认知卷入程度对商标淡化的影响
三、消费者心理认知视角下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制度改进
    (一)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对象
    (二)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条件
    (三)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证明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驰名商标淡化的科学测度——调查实验在司法中的运用[J]. 陈贤凯.  知识产权. 2018(02)
[2]我国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理论反思——以2009年以来的35份裁判文书为样本[J]. 刘维.  知识产权. 2015(09)
[3]驰名商标反淡化构成要件的分析与检讨——以欧美相关理论为借鉴[J]. 黄汇,刘丽飞.  知识产权. 2015(08)
[4]论商标侵权判定中的消费者调查[J]. 姚鹤徽.  电子知识产权. 2015(07)
[5]商标与通用名称问题的消费者调查方法——实证与比较[J]. 金海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0)
[6]商标淡化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J]. 曹静.  知识产权. 2013(08)
[7]驰名商标行政案件中的反淡化保护[J]. 许波.  人民司法. 2013(13)
[8]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规则的细化——以《驰名商标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为基础[J]. 芮松艳.  中华商标. 2012(10)
[9]商标消费者调查的正当性研究——从49份商标侵权纠纷民事判决书谈起[J]. 张爱国.  知识产权. 2011(02)
[10]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J]. 邓宏光.  法学. 2010(02)



本文编号:3044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44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