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文字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2:45
同人文字作品是同人作者利用原作品中的相关元素,注入同人作者自身的劳动价值,所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不同于原作品的新的智力成果。同人文字作品也因此同时具备了独创性和依附性的二元属性。同人文字作品的产生与发展缘起于具有共同志趣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传播交流。同人作者出于兴趣爱好而非营利而行创作,因此同人文字作品本质上并不具有商业属性。同人文字作品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符合作品的合法性构成要件,我国著作权法应当对其进行保护,同人文字作品也因此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剽窃作品。同人文字作品虽同具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演绎作品存在重合的部分,但不能完全将同人文字作品直接归于演绎作品中;同人文字作品与作品典型类型之一的戏仿作品相比,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人文字作品在当下盛行的网络文化中发展态势迅猛,由于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增进创作的多样性,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故而对其应持有一种合理规制与积极保护的态度。同人文字作品对原作品元素予以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多多少少会波及到原作品,故而也极有可能与原作品产生著作权冲突。断定同人文字作品的侵权与否首先要从“接触+实质性相似”标准着手,同时考虑到合理使用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文献综述
2. 国外文献综述
一、同人文字作品的界定
(一) 同人文字作品的源起与发展
(二) 同人文字作品的类型、概念与特征
(三) 同人文字作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1. 同人文字作品与演绎作品
2. 同人文字作品与戏仿作品
二、同人文字作品的可版权性
(一) 合法性要件
1. 独创性
2. 可复制性
(二) 合理性分析
1. 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
2. 法哲学基础
3. 法经济学基础
三、同人文字作品与原作品的关系
(一) 和谐:依存与促进
1. 同人作者的权利是完整但不独立的
2. 同人文字作品与原作品的对话:促进原作品发展
(二) 冲突:同人文字作品对原作品的侵权
1. 同人文字作品的侵权判定标准
2. 同人文字作品侵犯原作品的权利类型
四、我国同人文字作品发展的合理进路
(一) 同人文字作品在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1. 立法上:著作权法尚未能进行妥善的保护和规制
2. 司法中:预设侵权、侵权判定标准不统一
3. 创作实践中: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同人作者权利意识薄弱
(二) 同人文字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1. 立法上:将同人文字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保护框架
2. 司法中:对同人文字作品进行更恰当的判定与指引
3. 创作实践中:构建合理的利益平衡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J]. 张玲. 知识产权. 2019(02)
[2]破茧成蝶:知识产权指导案例制度检视与突破——以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运行样态为视角[J]. 胡相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18(08)
[3]利用原作品人设进行二次创作的性质认定分析[J]. 林嘉敏. 法制与经济. 2018(07)
[4]论思想表达两分法的法律地位[J]. 卢海君. 知识产权. 2017(09)
[5]同人作品的合法性及其授权模式[J]. 谭碧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6]开放许可:制度优势与法律构造[J]. 赵锐. 知识产权. 2017(06)
[7]同人创作、同人作品与版权责任——《此间的少年》案所引发的思考[J]. 卢海君. 中国出版. 2017(11)
[8]同人小说构成“转换性”合理使用的理解与适用——基于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案的评论[J]. 白伟. 电子知识产权. 2016(12)
[9]同人小说借用人物形象的著作权问题刍议——由金庸诉江南案谈虚拟角色借用的合法性[J]. 宋慧献. 电子知识产权. 2016(12)
[10]同人作品的著作权分析[J]. 韩沁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05684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文献综述
2. 国外文献综述
一、同人文字作品的界定
(一) 同人文字作品的源起与发展
(二) 同人文字作品的类型、概念与特征
(三) 同人文字作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1. 同人文字作品与演绎作品
2. 同人文字作品与戏仿作品
二、同人文字作品的可版权性
(一) 合法性要件
1. 独创性
2. 可复制性
(二) 合理性分析
1. 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
2. 法哲学基础
3. 法经济学基础
三、同人文字作品与原作品的关系
(一) 和谐:依存与促进
1. 同人作者的权利是完整但不独立的
2. 同人文字作品与原作品的对话:促进原作品发展
(二) 冲突:同人文字作品对原作品的侵权
1. 同人文字作品的侵权判定标准
2. 同人文字作品侵犯原作品的权利类型
四、我国同人文字作品发展的合理进路
(一) 同人文字作品在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1. 立法上:著作权法尚未能进行妥善的保护和规制
2. 司法中:预设侵权、侵权判定标准不统一
3. 创作实践中: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同人作者权利意识薄弱
(二) 同人文字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1. 立法上:将同人文字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保护框架
2. 司法中:对同人文字作品进行更恰当的判定与指引
3. 创作实践中:构建合理的利益平衡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J]. 张玲. 知识产权. 2019(02)
[2]破茧成蝶:知识产权指导案例制度检视与突破——以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运行样态为视角[J]. 胡相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18(08)
[3]利用原作品人设进行二次创作的性质认定分析[J]. 林嘉敏. 法制与经济. 2018(07)
[4]论思想表达两分法的法律地位[J]. 卢海君. 知识产权. 2017(09)
[5]同人作品的合法性及其授权模式[J]. 谭碧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9)
[6]开放许可:制度优势与法律构造[J]. 赵锐. 知识产权. 2017(06)
[7]同人创作、同人作品与版权责任——《此间的少年》案所引发的思考[J]. 卢海君. 中国出版. 2017(11)
[8]同人小说构成“转换性”合理使用的理解与适用——基于金庸诉江南《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案的评论[J]. 白伟. 电子知识产权. 2016(12)
[9]同人小说借用人物形象的著作权问题刍议——由金庸诉江南案谈虚拟角色借用的合法性[J]. 宋慧献. 电子知识产权. 2016(12)
[10]同人作品的著作权分析[J]. 韩沁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056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56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