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商标侵权语境下的混淆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20 12:34
  商标是有形符号与内在信息的组合,商标权人利用商标向公众传递商品的有关信息,消费者通过商标识别商品的来源,达到有效认购的目的。在商标侵权中,侵权人利用他人商标所承载的商誉,误导公众,谋取不正当利益。商标只是手段和工具,攀附、盗用权利人的商誉是侵权的目的,误导公众才是侵权的效果。侵权商标导致公众对商标来源产生误认,从而导致误购,侵夺了权利人的交易机会和市场份额,这就是权利人的损害。赔偿以实际损害为前提和基础,现在没有发生实际损害不等于将来也不会发生,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混淆可能性作为侵权构成要件,只要求存在可能性,具有防止损害发生的功效。混淆是损害后果,是消费者的错误认知状态。混淆与混淆可能性应当区别看待。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从识别到混淆
    (一) 商标的识别作用
        1.识别对象
        2.识别主体
        3.识别方式
        4.识别结果
    (二) 消费者的识别与混淆
        1.商标的本位——信息
        2.消费者认知
        3.虚假来源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
二、不同场合下混淆的含义
    (一) 混淆与误认、误导
    (二) 商标注册中的混淆
    (三) 商标侵权中的混淆
        1.有实际损害的商标侵权
        2.无实际损害的商标侵权
三、作为侵权构成要件的混淆可能性
    (一) 混淆可能性的认定
        1.混淆可能性的概念和地位
        2.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方式
        3.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二) 各国商标侵权的立法模式
        1.美国:混淆可能性
        2.欧盟:相似性+混淆可能性
        3.日本:相似性
        4.国际条约
    (三) 我国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
        1.我国商标侵权理论的立法发展
        2.相似性标准
        3.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四、作为侵权损害结果的混淆
    (一) 商标的使用与混淆
        1.商标使用
        2.商标的使用行为与混淆的关系
        3.商标混淆的价值定位
    (二) 不同混淆类型的损害结果
        1.直接混淆与间接混淆
        2.正向混淆与反向混淆
        3.售前混淆、售中混淆与售后混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标法》中“商标使用”制度体系的解释、检讨与改造[J]. 刘铁光.  法学. 2017(05)
[2]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J]. 李明德.  知识产权. 2016(05)
[3]商标使用的恰当定位与概念厘清[J]. 蒋万来.  政法论坛. 2016(03)
[4]论商标侵权判定的混淆标准——对我国《商标法》第57条第2项的解释[J]. 姚鹤徽.  法学家. 2015(06)
[5]“商标使用”的类型化及其构成标准的多元化[J]. 刘铁光,吴玉宝.  知识产权. 2015(11)
[6]论混淆可能性在商标混淆侵权判定中的地位——兼评我国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J]. 姚鹤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6)
[7]实际混淆因素在商标混淆侵权判定中的作用及适用[J]. 姚鹤徽.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8]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相似性与混淆可能性之关系[J]. 王太平.  法学研究. 2014(06)
[9]商标识别功能损害判定研究[J]. 刘维.  知识产权. 2014(09)
[10]商标注册在商标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J]. 李明德.  知识产权. 2014(05)



本文编号:3091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091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