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发布时间:2021-04-11 13:06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高度繁荣,法律评注是德国法学界的主导媒体。德国法学的特色,即实践导向的学术与学术导向的实践之结合,也在评注中得以充分体现。以规范解释为中心、以法律适用为服务对象、信息集成性与时效性强构成了法律评注作为文献类型的独特性,并决定了这种工具书的不可替代性。根据规模与内容定位,法律评注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评注;根据作者群体,德国还有立法评注与法官评注;根据读者群体定位,还可分为万能评注、学生版评注等。同一部法律的同种规模评注之间存在竞争,不同规模的评注之间存在共生的关系。依托小型评注,评注业得以兴盛,而评注的学术性则为主要由学者撰写的大型评注所支撑。德国评注文化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与德国法学的教义学定位、法学教育中对评注使用的训练、出版社的推动作用、法官的工作习惯、大学教席制等机制性因素密不可分。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5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
(一)法律评注的种类
1.根据规模与内容定位
2.根据作者群体定位
3.根据读者群体定位
(二)评注之间的关系
(三)大学教授的参与情况
(四)实务界作者的参与
(五)法律评注对于判决的处理
(六)法律实用手册
二、德国法律评注的历史发展
(一)现代评注的起源
(二)《施陶丁格评注》的创立
(三)现代小型评注的开发
(四) 20世纪评注的现代化
三、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兴盛的成因
(一)德国当代法学是实践导向的法教义学
(二)法学教育中对评注使用的训练
(三)出版社的推动作用
(四)德国法官工作习惯
(五)德国大学的教席制与教授的兼职法官经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民法的法学实证主义道路[J]. 汤文平. 法学家. 2020(01)
[2]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J]. 贺剑. 中外法学. 2017(02)
[3]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话题在德国21世纪的兴起与最新研究动向[J]. 卜元石.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6(01)
[4]民事诉讼协动主义的风险及批判——兼论当代德国民事诉讼基本走向[J]. 任重. 当代法学. 2014(04)
本文编号:3131309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0,5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德国法律评注文化的特点
(一)法律评注的种类
1.根据规模与内容定位
2.根据作者群体定位
3.根据读者群体定位
(二)评注之间的关系
(三)大学教授的参与情况
(四)实务界作者的参与
(五)法律评注对于判决的处理
(六)法律实用手册
二、德国法律评注的历史发展
(一)现代评注的起源
(二)《施陶丁格评注》的创立
(三)现代小型评注的开发
(四) 20世纪评注的现代化
三、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兴盛的成因
(一)德国当代法学是实践导向的法教义学
(二)法学教育中对评注使用的训练
(三)出版社的推动作用
(四)德国法官工作习惯
(五)德国大学的教席制与教授的兼职法官经历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民法的法学实证主义道路[J]. 汤文平. 法学家. 2020(01)
[2]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J]. 贺剑. 中外法学. 2017(02)
[3]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话题在德国21世纪的兴起与最新研究动向[J]. 卜元石.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6(01)
[4]民事诉讼协动主义的风险及批判——兼论当代德国民事诉讼基本走向[J]. 任重. 当代法学. 2014(04)
本文编号:3131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3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