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学理基础及类型化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09:56
  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传统的隐私权保护主要侧重权利主体对私人领域的维护。作为一项饱含人格尊严光芒的权利,隐私权在保护公民个人私隐的同时,也是个人对抗公权力的武器。很长一段时间,“公共场所无隐私权”成为各国法官处理案件的重要原则。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发现,隐私的范围往往不与私人领域范围完全重合:人们的隐私期待由私人场所向外延伸,在公共场所常会发生一些泄露私隐、令人尴尬的境遇,越来越多的公民对隐私权的需求使隐私权开始走出私人领域,试图为公共场所人们的隐私保护提供条件。目前,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研究多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没有抽象出一般方法,缺乏法理关怀。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的界定首先要从公共场所的概念入手论证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存在,破除关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理论悖论。通过参考法国、美国对待公共场所隐私权问题的立法、司法和学者的态度,对比中国研究现状找到差距与不足。如今,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迫在眉睫,这不仅是现实发展的必然,也是理论的内在要求。从客观上看,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公共场所隐私权侵害日益加剧,科技进步不仅增加了侵权的可能性,同时强化了社会控制的手段,公共场所的隐私权诉求空间遭遇压缩,以...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提出
    第一节 公共场所的界定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存在
        一、与传统隐私权界定的差异
        二、“公共”与隐私权的表象悖论及解除
    第三节 公共空间隐私权的历史肇始
        一、法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肇始
        二、美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历史肇始
        三、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第二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现代社会发展使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害加剧
        一、社会控制使公共场所隐私权遭遇压缩
        二、科技进步使公共场所隐私权侵犯加剧成为可能
        三、视频监控主客体的质、量上升使研究成为必要
    第二节 隐私权的内在价值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基石
        一、作为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的人格尊严
        二、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行动自由
        三、在非私人场合表达情感的自由
    第三节 权利与权力的对抗性贯穿公共场所隐私权研究的始终
        一、隐私权利关乎公民“自治”
        二、制约公共权力过度扩张的限权理念
第三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第一节 个人与私人利益的博弈
        一、与公民的拍摄自由相冲突
        二、与场所管理者的权利相冲突
    第二节 个人与公共利益的博弈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博弈
        一、源于与新闻自由的对抗
        二、基于社会道德利益的考量
第四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类型化保护构建
    第一节 空间类型化
        一、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
        二、半开放的公共场所
        三、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
    第二节 主体身份类型化
        一、完全公众人物——公职人员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二、有限目的公众人物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三、非自愿公众人物——普通自然人的公共场所隐私权
    第三节 内容类型化
        一、理论之维:学理上的类型分析
        二、实践之维:冒犯权利典型行为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人信息自决权理论及其检讨——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之保护客体[J]. 杨芳.  比较法研究. 2015(06)
[2]合理隐私期待视阈下的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J]. 李倩.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6)
[3]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J]. 张新宝.  中国法学. 2015(03)
[4]公共空间的隐私权[J]. 郭春镇.  学习与探索. 2015(06)
[5]论隐私权概念的界定[J]. 杜红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6)
[6]公共场所、公开场合与隐私权[J]. 周小犊.  青年记者. 2013(08)
[7]浅析我国空间隐私权立法必要性[J]. 薛沁怡.  华章. 2012 (03)
[8]公共场所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以公共场所摄像头的管理为视角[J]. 傅强,刘宇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9]论视频监控对公民权利之影响 以公共场所隐私权为例[J]. 余德旋.  电子知识产权. 2011(11)
[10]公共摄像监视的隐私权研究[J]. 岑剑梅.  法治研究. 2010(07)

博士论文
[1]论弱者的尊严[D]. 周力.西南政法大学 2014
[2]空间隐私权问题研究[D]. 石睿.吉林大学 2010
[3]大众传播侵害人格权研究[D]. 匡敦校.西南政法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空间隐私权[D]. 菅冰.西南政法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63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63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