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知识产权体系及其司法适用的个体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10 00:0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开宗明义地宣称“知识产权是私权(Intellectual20property20rights20are20private20rights)”。我国《民法通则》第94、95、96条分别规定公民和法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受法律保护。我国《民法总则》继承和发展了《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包含知识产权条款,第123条不仅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而且详细列举了八种知识产权客体。由此可见,国际条约和我国民事立法明确坚持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或民事权利属性,并确立了以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体系。尽管如此,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体系的理论研究仍然不够充分。针对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及其体系的逻辑关联性,目前的理论研究受到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影响,具有研究视角的局限性,从而缺乏深刻的论证和阐释。因此,个体分析方法在体系方法上追根溯源,希望通过克服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比较充分地论证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及其体系的逻辑关联性,从而增强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基础、提高知识产权的体系化程度。目前,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正在有序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必要性:抽象概念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克服
    第一节 抽象概念分析方法及其认识局限性
        一、抽象概念分析方法及其思维、特征
            (一)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经典阐述
            (二)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实体思维
            (三)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特征分析
        二、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认识局限性
            (一)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倾向
            (二)现象学对本体论的认识论反思
            (三)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认识论局限
    第二节 抽象概念分析方法的体系局限性
        一、抽象概念分析方法下民事权利体系的局限性
            (一)民事权利体系在立法解析中的演绎分类
            (二)民事权利体系在司法适用中的超越视角
        二、抽象概念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体系的局限性
            (一)知识产权体系在权利客体中的实体思维
            (二)知识产权体系在立法解析中的演绎分类
    第三节 抽象概念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克服
        一、抽象概念分析方法之认识局限性的克服
            (一)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个体自由
            (二)从规范到事实的私法自治原则
        二、抽象概念分析方法之体系局限性的克服
            (一)法学流派对权利体系本质的追问
            (二)个体实践对权利体系本质的解构
    本章小结:从知识产权体系的抽象概念分析方法到个体分析方法
第二章 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前提:民事权利体系的个体分析方法
    第一节 个体分析方法的阐述
        一、个体分析方法及其实践论基础
            (一)个体分析方法及其特征阐述
            (二)个体分析方法的实践论基础
        二、个体分析方法的历史渊源
            (一)萨维尼对体系方法与历史方法的反思
            (二)有机体系对个体分析方法的隐秘渴望
        三、个体分析方法的典型代表
            (一)从司法、立法到私法自治的个体视角演进
            (二)私法自治在立法与司法之间的过渡性特征
    第二节 民事权利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权利视域分析
        一、民事权利视域分析的单一视域结构
            (一)民事权利视域的核心:权利客体的现时确定性
            (二)民事权利视域的边缘:权利效力的知悉和时间
            (三)民事权利视域的结构:权利现象的开放和流动
        二、民事权利体系在立法解析中的客体视域关联
            (一)权利客体的民事权利体系语境
            (二)权利客体在权利思维中的主体对象
            (三)权利客体在立法解析中的关联作用
        三、民事权利体系在司法适用中的效力视域关联
            (一)一物二卖中权利效力的司法适用困境
            (二)时间与知悉交叉判断的司法适用标准
    本章小结:从民事权利体系到知识产权体系的个体分析方法
第三章 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结构
    第一节 个体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的客体分析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特征
            (一)无体物的双重涵义辨析
            (二)知识产权客体的非实体性
        二、知识产权客体的体系意义
            (一)知识产权客体的体系关联作用
            (二)从概念分类到结构分析的路径
    第二节 个体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结构
        一、民事权利的两种基本结构
            (一)民事权利的单一聚合结构
            (二)民事权利的单一介入结构
        二、知识产权的复合介入结构
            (一)知识产权结构的复合性
            (二)知识产权结构的介入性
    本章小结:知识产权结构在知识产权体系分析中的基础作用
第四章 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立法解析:知识产权的类型分析
    第一节 个体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的存在语境
        一、个体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的市场语境
            (一)民事权利与市民社会的相互塑造
            (二)知识产权与交易市场的相互塑造
        二、个体分析方法下知识产权的创新价值
            (一)作为认识标准的创新价值的反思
            (二)作为实践结果的创新价值的证成
    第二节 基于个体之主观联想的商标权分析
        一、商标权的基础:联想与表述的区分
            (一)商标的本质:基于主观联想的指号
            (二)联想与表述在商标中的区分与关联
        二、商标权的形态:从反混淆到反淡化
            (一)从人身权到财产权的商标权
            (二)具有完全财产形态的商标权
        三、商标权的异类:反向假冒
            (一)案情简介:德斯塔案
            (二)防止反向假冒的商标权基础
            (三)反向假冒中商标权和著作权的区分
    第三节 基于个体之意向表述的著作权分析
        一、著作权的主体转向:从作者到著作权人
            (一)作者与作品在市场语境下的分离
            (二)从劳动理论到激励理论的主体变化
        二、著作权对思想与表达的双种保护
            (一)戏仿作品中著作权保护范围的反思
            (二)可版权的思想与不可版权的表达
            (三)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修辞性
    第四节 基于个体之充实表述的专利权分析
        一、专利权之实用性要件的体系意义
            (一)作为专利权本质特征的实用性
            (二)实用性对专利权体系特征的影响
        二、基于类型分析的知识产权动态体系
            (一)知识产权体系之立法解析的流动谱系
            (二)知识产权体系在个体实践中的关联性
    本章小结: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从立法解析到司法适用
第五章 知识产权体系之个体分析方法的司法适用:知识产权的视域分析
    第一节 知识产权在司法适用中的视域分析特殊性
        一、稻香村系列商标案的司法适用困境
            (一)案情简介:稻香村系列商标案
            (二)稻香村系列商标案的反公地悲剧
        二、知识产权在司法适用中的双重视域判断
            (一)基于知识产权结构的双重视域判断
            (二)稻香村系列商标案困境的视域根源
    第二节 知识产权在司法适用中的视域核心判断
        一、知识产权视域核心判断在司法适用中的表现
            (一)相同侵权在知识产权体系的扩展适用
            (二)相同侵权在司法适用中的现时确定性
        二、耐克案与纸尿裤案中相同侵权的对比反思
            (一)案情简介:耐克案和纸尿裤案
            (二)相同侵权在司法适用中的差异对待
        三、相同侵权在司法适用中对知识产权效力的影响
            (一)相同侵权中客体视域与效力视域的重叠判断
            (二)相同侵权与地域性原则在权利效力中的厘清
    第三节 知识产权在司法适用中的客体视域判断
        一、知识产权客体视域判断在司法适用中的表现
            (一)等同侵权在知识产权体系的扩展适用
            (二)等同侵权在司法适用中的渐变性特征
        二、等同侵权在司法适用中的判断方法
            (一)等同侵权在事实层面的差异判断
            (二)等同侵权在价值层面的创新判断
        三、稻香村系列商标案的司法适用困境破解
            (一)司法适用困境破解的客体视域根源
            (二)旨在防止混淆的客体视域差异化
    第四节 知识产权在司法适用中的效力视域判断
        一、知识产权效力视域判断的特殊性
            (一)知识产权效力在司法适用中判断标准的修正
            (二)著作权效力在司法适用中的一元化知悉标准
            (三)专利权效力在司法适用中的一元化时间标准
        二、商标权在司法适用中的多元化效力标准
            (一)案情简介:微信案
            (二)商标权效力之多元化效力标准的厘清
    本章小结:司法适用对知识产权体系的塑造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脉络[J]. 易军.  法学研究. 2018(06)
[2]商标保护与市场竞争关系之反思与修正[J]. 章凯业.  法学研究. 2018(06)
[3]动产抵押的登记对抗原理[J]. 庄加园.  法学研究. 2018(05)
[4]邻接权客体判断标准论[J]. 王国柱.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5]商标权利构造的理论困境与规范出路[J]. 徐珉川.  法学评论. 2018(03)
[6]实用艺术作品在著作权法上之独立性[J]. 冯晓青,付继存.  法学研究. 2018(02)
[7]民法总则法源条款的缺失与补充[J]. 于飞.  法学研究. 2018(01)
[8]新科技革命对我国三种专利保护客体模式的挑战[J]. 闫文锋,王福涛.  知识产权. 2017(12)
[9]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的比较与评析[J]. 王轶.  比较法研究. 2017(05)
[10]法律概念的形成思维[J]. 毋国平.  北方法学. 2017(05)

博士论文
[1]商标财产论[D]. 刘维.华东政法大学 2014
[2]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 黎淑兰.华东政法大学 2014
[3]商标权边界研究[D]. 李东海.西南政法大学 2014
[4]知识产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与契合之反思[D]. 高荣林.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专利确权机制研究[D]. 易玲.湘潭大学 2012
[6]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 王琳琳.吉林大学 2012
[7]知识产权一般效力研究[D]. 关永红.武汉大学 2012
[8]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 阮思宇.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德国知识产权法的历史演进[D]. 龚璇.华中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7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7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