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试论大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5-14 21:25
  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科技的进步使信息爆炸式增长,积累为数量惊人的数据资源。同时,具有数据化服务的产品和产业链应运而生。对数据的运用不仅成为国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由于现行法对数据权利安排的不足和缺失,严重影响了数据资源在市场上正常流通,也导致相关权利缺乏法律的保护而被滥用或侵犯,因此,亟需构建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构建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首先,本文通过辨析数据和大数据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揭示大数据的类型和特征,以此引出在构建数据产权时应考虑到的权利主体的特点、与此对应的理论依据,以及和其他权利主体的相关性;其次,探讨相对应的产权构建理论和基本原则,为构建一项权利制度打下基础;再次,分析并借鉴域外类似权利的保护模式和相关立法实践,对这些制度的合理性、适应性进行探讨;最后,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互联网环境下,对数据产权的内容和限制进行具体研究,并讨论其与部分国内现行法的联系,得出研究结论。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数据产权概述
    (一)大数据产权的概念
        1.数据与大数据的概念
        2.产权的概念与外延
    (二)大数据与大数据产权的特征
        1.大数据的“4V”特征
        2.大数据产权的财产性特征
    (三)大数据产权制度构建必要性
二、大数据产权构建的法理基础
    (一)公平与效率理论
    (二)利益平衡理论
    (三)垄断与竞争理论
三、域外数据保护制度
    (一)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1.数据保护权的由来
        2.《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内容
        3.评析《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二)美国对数据的保护
        1.美国相关法律的颁布
        2.互联网下的《隐私权法》
    (三)日本对数据的保护现状
四、大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的设置
    (一)中国国情下的大数据立法原则
        1.明确权利归属
        2.保障知情权
        3.保障网络安全
    (二)数据产权及其限制
        1.数据产权的权利客体
        2.数据产权的权利主体
        3.数据产权的权利内容和限制
    (三)明确数据产权的权利边际
        1.数据产权与隐私权
        2.数据产权与著作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DPR对我国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启示[J]. 汪雪含,张墨涵.  法制与社会. 2019(17)
[2]大数据的法律属性研究[J]. 郑宗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3]财产权视野下当代数据权利的保护[J]. 宋昶.  智库时代. 2019(15)
[4]法学视角中的大数据[J]. 刘佳薇,陈晨.  法制博览. 2018(35)
[5]浅析数据产权界定和应用规制中的若干问题[J]. 全湘溶,张全斌.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10)
[6]从大数据“杀熟”谈信息产权[J]. 高凌哲.  中国新通信. 2018(14)
[7]数据资源的产权分析框架[J]. 魏鲁彬,黄少安,孙圣民.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8(02)
[8]从《民法总则》视角探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论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J]. 许文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8(17)
[9]美国快速通过CLOUD法案 明确数据主权战略[J]. 洪延青.  中国信息安全. 2018(04)
[10]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J]. 程啸.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3)

硕士论文
[1]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D]. 孙旖旎.青岛大学 2017
[2]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研究[D]. 程小乐.西南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86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86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