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模式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08:57
  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人类现有的伦理、法律、政策造成了冲击,引发了学者对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内的讨论。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人工智能可以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下产生新的生成物。人工智能生成物本身存在着和人类作品在外在表达上难以区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也向传统著作权作品认定理论发起了强力的挑战,也引起了知识产权界学者的广泛热议。出于对新技术、新事物的回应,平衡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立足于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体系框架内,应该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合理的规制,以便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物,也可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论证对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保护模式的构建:第一部分是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概念的一个梳理。简要介绍了与人工智能生成物有关的一些理论。作为一个新事物,人工智能所生成之物并无明确的定义,对“人工智能生成物”和“人工智能创作物”进行辨析,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一词更为合理性并简单介绍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一些特点,为下文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生成物本身具有的经济、市场价值等,对其进行...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课题来源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学者研究及立法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述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和人工智能创作物之辩
        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内涵
        2.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内涵
        3.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概念辨析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点
        1.人工智能生成物低成本下的高产出
        2.人工智能生成物涉及的领域众多
        3.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可区分性小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分析
    (一)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1.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利用
        2.稳定市场的必然要求
        3.繁荣文化市场
    (二)著作权法律体系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合理性
        1.符合著作权法激励政策导向
        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类作品性
    (三)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模式分析
        1.“社会公有领域说”
        2.“孤儿作品说”
        3.“单行立法说”
        4.“法人作品说”
        5.“邻接权说”
三、狭义著作权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之障碍
    (一)人工智能不能成为作者
        1.国家的立法动向不明确
        2.人工智能成为权利主体的制度困境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作品
        1.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人的智力成果
        2.人工智能生成物不是客观感知的外在表达
        3.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具有独创性
四、国外主要国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立法现状
    (一)版权法系国家
        1.英国
        2.美国
        3.澳大利亚
    (二)作者权法系国家
        1.日本
        2.欧盟
        3.德国
    (三)对我国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法律体系保护的启示
五、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保护的理论证成
    (一)符合邻接权设置的目标和价值
        1.契合邻接权促进传播的功能
        2.贴合邻接权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目标
    (二)减少单独立法的成本
    (三)体现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原则
六、我国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制度的设计
    (一)增设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
    (二)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具体规则设计
        1.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主体
        2.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客体
        3.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内容
        4.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保护期限
        5.人工智能生成物邻接权的权利限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兼论我国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邻接权保护[J]. 许辉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3)
[2]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保护路径初探[J]. 冯刚.  中国出版. 2019(01)
[3]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与版权归属[J]. 丛立先.  中国出版. 2019(01)
[4]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制度设计[J]. 朱梦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5]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探析[J]. 刘仁平,齐立文.  天津法学. 2018(04)
[6]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孙山.  知识产权. 2018(11)
[7]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邻接权保护——理论证成与制度安排[J]. 许明月,谭玲.  比较法研究. 2018(06)
[8]纯粹“人工智能创作”的知识产权法定位[J]. 宋红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9]论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利主体——兼评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J]. 尹卫民.  科技与出版. 2018(10)
[10]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定性及制度安排[J]. 马治国,刘桢.  科技与出版. 2018(10)

硕士论文
[1]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著作权法之下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黎桥.浙江大学 2018
[2]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D]. 张伟辰.河北大学 2018
[3]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法保护研究[D]. 章倩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8
[4]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 胡杨.兰州大学 2018
[5]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D]. 张超君.山东大学 2018
[6]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D]. 王晶晶.厦门大学 2017
[7]人工智能成果的著作权保护研究[D]. 张思敏.西南政法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65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65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