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权配置的三重视角: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与法定义务
发布时间:2021-10-16 06:36
《民法典》物权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构物权类型和原始配置规则,从而确认社会的财产秩序和社会秩序。它首先通过厘定物的归属关系克服公地悲剧,避免物被过度使用,但物权界定的成本使其边界难以完全清晰;其次通过确认物权性的使用关系克服反公地悲剧,最大限度发挥物的价值,但受限于多个权利人决议的成本和公法管制等;最后,它将物权作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并克服物权过度抽象化和观念化的弊端,从社会共生观念出发,为物权人配置了适当的法定义务,但义务的类型和强度难以精确。《民法典》物权编在这三方面均有创新和突破,如增设添附制度、变革小区业主议事规则、新添用益物权人的生态保护义务、扩大担保物权客体等;但同时亦多有不足,如物权初始配置规则尚不整全、非住宅建筑物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时的处理规则不明、公共地役权阙如等。这三重视角彼此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它们可作为理解物权编尤其是其制度创新的主要线索,也可为物权编的解释和适用提供基础视阈。
【文章来源】:比较法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法典》物权编的“公地悲剧”视角
(一)公地悲剧的界定与类型
(二)公地悲剧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学的一般思路
2. 物权法的一般思路
3. 确权的局限性
(三)《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规则缺失
三、《民法典》物权编的“反公地悲剧”视角
(一)反公地悲剧的界定和类型
(二)反公地悲剧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学的一般思路
2. 物权法的一般思路
(三)《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规则缺失
四、《民法典》物权编的法定义务视角
(一)物权法定义务的正当性
1. 政治哲学基础
2. 物权观念的转变
(二)《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规则缺失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添附入典的立法表达——《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第117条检讨[J]. 单平基. 现代法学. 2019(06)
[2]民法权利思维的局限与社会公共维度的解释展开[J]. 梅夏英. 法学家. 2019(01)
[3]公共地役权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构建[J]. 张力.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8(02)
[4]先占取得的正当性缺陷及其法律规制[J]. 张力. 中外法学. 2018(04)
[5]构建我国添附制度的立法思考[J]. 陈本寒. 法商研究. 2018(04)
[6]物权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物权法》第2条的法教义学解读[J]. 李永军. 比较法研究. 2018(02)
[7]营利法人社会责任的法律定性及其实现机制——兼论《民法总则》第86条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J]. 谢鸿飞.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2)
[8]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和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竞合之证伪——兼评《房屋租赁司法解释》第24条第1项的理解和适用[J]. 张鹏. 法学. 2014(12)
[9]“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对称性论证述评[J]. 朱宇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从“反公地悲剧”到《困局经济学》——赫勒“反公地悲剧”理论研究的脉络[J]. 张烁. 北大法律评论. 2013(01)
本文编号:3439341
【文章来源】:比较法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法典》物权编的“公地悲剧”视角
(一)公地悲剧的界定与类型
(二)公地悲剧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学的一般思路
2. 物权法的一般思路
3. 确权的局限性
(三)《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克服“公地悲剧”的规则缺失
三、《民法典》物权编的“反公地悲剧”视角
(一)反公地悲剧的界定和类型
(二)反公地悲剧的解决方案
1. 经济学的一般思路
2. 物权法的一般思路
(三)《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克服“反公地悲剧”的规则缺失
四、《民法典》物权编的法定义务视角
(一)物权法定义务的正当性
1. 政治哲学基础
2. 物权观念的转变
(二)《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创新规则和遗留问题
1.《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创新规则
2.《民法典》物权法定义务的规则缺失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添附入典的立法表达——《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第117条检讨[J]. 单平基. 现代法学. 2019(06)
[2]民法权利思维的局限与社会公共维度的解释展开[J]. 梅夏英. 法学家. 2019(01)
[3]公共地役权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构建[J]. 张力.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8(02)
[4]先占取得的正当性缺陷及其法律规制[J]. 张力. 中外法学. 2018(04)
[5]构建我国添附制度的立法思考[J]. 陈本寒. 法商研究. 2018(04)
[6]物权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物权法》第2条的法教义学解读[J]. 李永军. 比较法研究. 2018(02)
[7]营利法人社会责任的法律定性及其实现机制——兼论《民法总则》第86条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J]. 谢鸿飞.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2)
[8]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和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竞合之证伪——兼评《房屋租赁司法解释》第24条第1项的理解和适用[J]. 张鹏. 法学. 2014(12)
[9]“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对称性论证述评[J]. 朱宇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从“反公地悲剧”到《困局经济学》——赫勒“反公地悲剧”理论研究的脉络[J]. 张烁. 北大法律评论. 2013(01)
本文编号:3439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3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