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2:26
人格物是指与人格利益紧密相连,体现人的深厚情感与意志,其毁损、灭失造成的痛苦无法通过替代物得到补救的特定物,是物质属性与人格利益属性有机融合的典型形态。因其符合民法人文主义精神与公序良俗原则之需求而具有时代保护价值,不仅顺应了人、物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还有利于平衡权利人与侵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人格物受侵害时,一般对其采取精神损害赔偿救济,而这应当以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为前提。具体考察以人格物为对象的侵权行为、人格物受永久性损害之事实、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和特定因果关系等方面,同时针对人格物侵权之特性,要求满足权利人存在由人格物受损牵连引发的精神损害事实,严格相关责任认定的特别构成要件等。此外,根据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法律地位不明,存在司法适用局限,以及缺乏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等问题深入分析。以我国法律制度特点为基础,参考域外人格物侵权精神损害救济的相关立法及有益经验,具体提出细化人格物认定标准,在立法中明确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救济,限制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之主客体范围,以及设立具有明确参考意义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内容等具体举措,由此系统性规范我国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人格物及其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第一节 人格物的界定
一、人格物概念之缘起及相关概念之厘定
二、人格物的类型划分
三、人格物保护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之现状
一、理论层面
二、法律层面
三、司法层面
第三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性
一、基础侵权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不同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案受理准入起点不同
第二章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第一节 一般责任构成
一、侵权行为以人格物为对象
二、存在人格物遭受永久性损害的特定事实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
四、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
第二节 特别构成要件
一、权利人遭受精神损害
二、精神损害由人格物受损牵连引发
第三章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第一节 确定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指导原则
一、可预见性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三、自由裁量合理限制原则
四、适度补偿原则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客体范围
二、主体范围
第四章 完善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
第一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之困境
一、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间的鸿沟
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适用的局限
三、缺乏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域外经验
一、域外对于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
二、域外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标准
第三节 完善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举措
一、细化人格物的具体认定标准
二、在立法中明确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三、限制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四、设立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格财产的法律意义分析[J]. 邹仕嘉. 现代交际. 2017(24)
[2]人格利益诉求扩张及其司法应对[J]. 覃李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人格理论视角下的权利客体制度的现代化课题[J]. 陶盈. 法学论坛. 2017(05)
[4]试析侵权法律体系中损害概念的界定[J]. 周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4)
[5]论具有人格利益财产的民法保护[J]. 张敏,康源弘.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7)
[6]人格财产及其法律意义[J]. 陈传法. 法商研究. 2015(02)
[7]再探宠物死亡所致精神损害赔偿[J]. 任俊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1)
[8]关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几个问题的探讨[J]. 庞晓燕.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9]浅论两大法系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J]. 丁佳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0]侵权责任法上的物之损害赔偿问题[J]. 田韶华. 法学. 2013(02)
硕士论文
[1]人格物的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 孙国蕊.烟台大学 2016
[2]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完善[D]. 廖杰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宠物死亡精神损害赔偿之研判[D]. 王辰晖.山东大学 2015
[4]人格物的法律保护研究[D]. 黄潇.浙江师范大学 2013
[5]论人格财产及其法律保护[D]. 谭映月.北京化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533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人格物及其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第一节 人格物的界定
一、人格物概念之缘起及相关概念之厘定
二、人格物的类型划分
三、人格物保护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之现状
一、理论层面
二、法律层面
三、司法层面
第三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性
一、基础侵权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不同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案受理准入起点不同
第二章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认定
第一节 一般责任构成
一、侵权行为以人格物为对象
二、存在人格物遭受永久性损害的特定事实
三、因果关系的认定
四、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
第二节 特别构成要件
一、权利人遭受精神损害
二、精神损害由人格物受损牵连引发
第三章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第一节 确定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指导原则
一、可预见性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
三、自由裁量合理限制原则
四、适度补偿原则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客体范围
二、主体范围
第四章 完善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
第一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之困境
一、立法规定与司法解释间的鸿沟
二、精神损害赔偿司法适用的局限
三、缺乏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第二节 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域外经验
一、域外对于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
二、域外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标准
第三节 完善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举措
一、细化人格物的具体认定标准
二、在立法中明确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三、限制人格物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四、设立可参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格财产的法律意义分析[J]. 邹仕嘉. 现代交际. 2017(24)
[2]人格利益诉求扩张及其司法应对[J]. 覃李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人格理论视角下的权利客体制度的现代化课题[J]. 陶盈. 法学论坛. 2017(05)
[4]试析侵权法律体系中损害概念的界定[J]. 周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4)
[5]论具有人格利益财产的民法保护[J]. 张敏,康源弘.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7)
[6]人格财产及其法律意义[J]. 陈传法. 法商研究. 2015(02)
[7]再探宠物死亡所致精神损害赔偿[J]. 任俊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1)
[8]关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几个问题的探讨[J]. 庞晓燕.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9]浅论两大法系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J]. 丁佳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0]侵权责任法上的物之损害赔偿问题[J]. 田韶华. 法学. 2013(02)
硕士论文
[1]人格物的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 孙国蕊.烟台大学 2016
[2]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完善[D]. 廖杰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宠物死亡精神损害赔偿之研判[D]. 王辰晖.山东大学 2015
[4]人格物的法律保护研究[D]. 黄潇.浙江师范大学 2013
[5]论人格财产及其法律保护[D]. 谭映月.北京化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5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8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