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司法现状再调查与再思考——基于我国11984件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的深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5 01:14
  通过再度对我国11984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展开实证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侵权平均判赔额依然较低,"法定赔偿"占绝对多数的状况仍未改变,惩罚性赔偿在司法实践中虽已出现,但适用率极低。然而,并不能仅仅根据平均判赔额就简单地得出"赔偿低"的结论。深度分析发现,批量案件尤其是商业维权案件的大量存在,对相关统计结果的干扰性影响十分显著,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负担过重等法外因素的影响亦不可忽视。建议限制商业维权诉讼,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明确证据规则和赔偿计算方法;严格"法定赔偿"的适用条件并取消"法定赔偿"限额,同时加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2012-2015年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的判赔统计情况
    (一)判赔额及判赔支持度情况
        1.全国总体判赔情况
        2.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判赔情况比较
        3.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判赔情况
    (二)判赔标准的适用情况
        1.“法定赔偿”仍然占据绝对多数
        2. “超限额法定赔偿”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
        3.“惩罚性赔偿”在实践中已出现但极少适用
三、统计数据背后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原告普遍怠于对损害赔偿额进行举证
    (二)法院对原告索赔额举证采信率较低
    (三)批量案件比重过高
    (四)诉争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普遍偏低
    (五)法外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四、结论与建议
    (一)关于“赔偿低”问题
    (二)关于“法定赔偿”的泛用
    (三)关于“超限额法定赔偿”的适用
    (四)“惩罚性赔偿”极少适用的原因分析
        第一,赔偿基数难以确定。
        第二,法官的相对保守和求稳心理可能是另一重要原因。
    (五)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1. 限制商业维权诉讼,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2.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明确证据规则和赔偿计算方法
        3.严格“法定赔偿”的适用条件,取消“法定赔偿”限额
        4.改变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保守倾向,加强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侵权获利的分摊方法[J]. 刘晓.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4)
[2]专利侵权获利赔偿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 徐小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4)
[3]日本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计算的理念与制度[J]. 张鹏.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5)
[4]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市场价值基础与司法裁判规则[J]. 吴汉东.  中外法学. 2016(06)
[5]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问题探讨——以实证分析为视角[J]. 宋健.  知识产权. 2016(05)
[6]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效果分析及完善路径(上)——以北京法院判决书为考察对象[J]. 万迪,路聪.  中华商标. 2016(04)
[7]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 詹映,张弘.  科研管理. 2015(07)
[8]模糊的边界:知识产权赔偿问题的实务困境与对策[J].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课题组,夏强.  法治论坛. 2014(03)
[9]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效果分析——以北京法院判决书为考察对象[J]. 谢惠加.  中国出版. 2014(14)



本文编号:349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9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