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借名买房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05:13
  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房屋借名买卖的情形,由此产生的借名买房纠纷也层出不穷。我国法律在借名买房问题的物权归属方面并没有明确立法规定,各地法院在裁判相关案件时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围绕解决房屋物权归属的认定问题,从简要介绍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借名买房纠纷的裁判现状出发,深入剖析该现象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然后经由对这些法律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试图为解决判定房屋物权归属问题提供法理上的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司法实践中的借名买房经典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归纳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法院对借名协议效力的认定问题上存在分歧,审判实务中审理思路不统一且裁判结果亦各不相同。在学术界,对于借名协议的性质,出名人处分借名所购买房屋的效力,以及房屋物权归属等问题尚存争议,笔者通过揭示当前审判实务与学术讨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引出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首先,本文对借名买房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释,并将借名买房行为中的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其次,分析学术界关于借名协议性质的主流观点,并结合与之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包括信托行为、行纪行为等,得出委托型借名买房中借名协议的本质为委托合同,而狭义借名买房中借...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主要案型及问题
    (二)学理之争
    (三)本文研究的范围
二、借名买房行为法律关系及性质分析
    (一)借名买房行为之法律关系解构
    (二)借名协议性质分析
    (三)借名买房行为类型化
三、借名买房行为效力的判定
    (一)借名协议与房屋买卖合同的关系
    (二)房屋买卖合同效力之判定
    (三)借名协议效力之判定
四、借名买房行为中房屋物权归属问题分析
    (一)借名买房之物权归属问题中存在的争议及评析
    (二)借名协议有效时房屋物权归属
    (三)借名协议无效的房屋物权归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假表示与恶意串通问题研究[J]. 韩世远.  法律适用. 2017(17)
[2]《民法总则》规定的隐藏行为的法律适用规则[J]. 杨立新.  比较法研究. 2017(04)
[3]《民法总则》重要条文的理解与适用[J]. 梁慧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恶意串通”与“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在民法典总则中的构造--兼评《民法总则》之规定[J]. 冉克平.  现代法学. 2017(04)
[5]借名购房行为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J]. 赵申豪.  法治研究. 2017(04)
[6]虚假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刍议——对于《民法总则》第146条及第154条的讨论[J]. 李永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7(04)
[7]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合同效力及物权归属探讨[J]. 陈耀东.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2)
[8]论恶意串通[J]. 茅少伟.  中外法学. 2017 (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解读、评论和修改建议[J]. 梁慧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05)
[10]借名购房及借名登记中的物权变动[J]. 杨代雄.  法学. 2016(08)

硕士论文
[1]商品房借名买卖中物权归属研究[D]. 郑云龙.上海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23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23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