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浅析“沉默”之意思表示——以《民法总则》第140条为基础

发布时间:2021-12-02 11:00
  沉默作为一种纯粹的消极状态,其本身原则上不具有法律含义,仅可在例外情形下构成意思表示。中国《民法总则》第140条对将沉默视为意思表示之例外情形予以明晰。其中"法律规定"之情形多在民法各分则中出现,但相关规定内涵有待进一步阐释。除了法律将沉默拟制为意思表示外,其中部分沉默依据意思表示的推断或解释可以得到与法律规定的含义相同的结果;法律在当事人没有约定赋予沉默意义之时将"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作为将沉默视为意思表示的例外情形,该条件的限定也是沉默视为意思表示应当严格适用的体现;当"沉默"例外地作为意思表示时,该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系同步发生;对当事人以不知沉默之法律意义主张行使撤销权应予以否定。 

【文章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3(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沉默”规则概述
二、“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具体化
    (一)法律规定沉默视为意思表示
        1.沉默视为拒绝的意思表示
            (1)对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追认
            (2)代理中的沉默
            (3)遗赠中的沉默
        2.沉默视为接受的意思表示
            (1)续租的沉默
            (2)股东对外转让股权之沉默
    (二)依据当事人约定或交易习惯,沉默具有法律意义
三、对现行“沉默”规则的评价
    (一)“沉默”的拟制与推定
    (二)“沉默”视为意思表示的泛化
四、“沉默”意思表示规则的完善
    (一)限制“沉默”规则的适用
    (二)“沉默”与意思表示规则的融入
        1.“沉默”的发出与到达
        2.“沉默”的撤销
            (1)以不知沉默之法律意义要求撤销
            (2)欺诈、胁迫情况下的撤销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法典编纂中的法条表达技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条文的梳理[J]. 黄文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民法典合同法编之商事条文规范设计——以总则条文的修改与完善为视角[J]. 夏庆锋.  江淮论坛. 2018(02)
[3]合理类型化下的无权型表见代理确定[J]. 周清林.  政法论坛. 2018(01)
[4]沉默在民商事交往中的意义——私人自治的多层次平衡[J]. 石一峰.  法学家. 2017(06)
[5]意思表示理论中的沉默与拟制[J]. 杨代雄.  比较法研究. 2016(06)
[6]承诺方式制度比较研究——以我国《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为例[J]. 朱岩,潘玮璘.  法学家. 2014(05)
[7]民商事往来中沉默的法律责任[J]. 杜景林.  法学. 2014(02)

硕士论文
[1]论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D]. 蔡小娜.江苏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528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28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