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警察人格权的民法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22:56
  当前我国在研究警察执法问题时,主要集中于警察的控权而忽略了警察个人权益的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妨害公务案件频发,本应肩负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警察,其自身权益却在执法中被屡屡侵犯。而实务中每当发生袭警、辱警案件后,警察自身或其所在的公安机关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利用刑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公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或行政责任,以达到维护法律尊严,给被侵害警察维权的效果,但公权力对违法者的处罚却不能填平警察受损的个人权益。加之当前部分学理认为,妨害公务等类似案件,从性质上是国家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警察执法时因个体人格已被国家吸收,其只是国家形象的拟人化。如因公受损,限于警察与侵权人非平权法律关系,故不适用民法而实属内部行政调整之范围,因此否定了警察在公务中的独立人格地位。加之当前警察工伤保险、抚恤制度配套仍不完善,同样是第三人导致工伤,普通劳动者可获得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赔偿的双重请求权,而根据上述理论警察只能在体制内寻求抚恤制度的单一帮助,丧失了对第三人主张侵权责任的资格,由此导致警察人格权的法益评价较普通人出现重大缺陷。同时在网络诽谤语境下,一方面受“公共官员”理论影响,对警察名誉权保护与...

【文章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5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2.1 丰富警察生命权、健康权的救济途径
        1.2.2 明确警察名誉权保护的适用条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警察人格权保护的基本认识
    2.1 概念界说
        2.1.1 警察人格权的特点
        2.1.2 较普通公民的两点差异
    2.2 警察人格权的保护现状
        2.2.1 袭警、辱警使警察身体屡遭侵害
        2.2.2 侮辱诽谤让警察名誉救助无门
    2.3 警察人格权民法保护的重要意义
        2.3.1 宪法人权的彰显
        2.3.2 民法补充的呼唤
3 警察人格权被侵害的原因分析
    3.1 理论层面研究缺位
        3.1.1 袭警侵害警察生命权、健康权
        3.1.2 网络诽谤侵害警察名誉权
    3.2 现实层面矛盾复杂
        3.2.1 警察与社会期待的差距
        3.2.2 社会价值多元分化
4 警察生命权、健康权民法保护的理论依据
    4.1 警察民事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
        4.1.1 宪法、行政法不排除警察民事主体资格
        4.1.2 民法救济之——“法无禁止即自由”
        4.1.3 刑法支持警察享有民事权利
    4.2 警察民事主体资格的理论支撑
        4.2.1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4.2.2 警察独立人格的确立
        4.2.3 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4.3 警察民事权利的制度借鉴
        4.3.1 警察抚恤制度的局限
        4.3.2 “双重救济”制度的国内外经验
        4.3.3 警察获得“双重救济”之必要
5 网络诽谤下警察名誉权保护的经验评析
    5.1 名誉权保护的现行立法
        5.1.1 民法对名誉权的保护
        5.1.2 刑法对网络诽谤的规定
    5.2 “公共官员”理论对警察名誉权的影响
        5.2.1 美国的“公共官员”理论
        5.2.2 德国“公共诽谤法”宪法化
        5.2.3 与我国的司法实践
    5.3 网络诽谤下警察名誉权保护的困境
        5.3.1 网络与“非自愿公众人物”的冲突
        5.3.2 名誉权保护和言论自由的常态失衡
6 警察人格权保护路径探索之重点
    6.1 构想生命权、健康权民法保护路径
        6.1.1 确立警察公务中的民事诉权
        6.1.2 有限开展ADR民事调解
    6.2 厘清网络诽谤下名誉权救济
        6.2.1 提升民法救济地位,遏制“刑进民退”
        6.2.2 适时引入“被遗忘权”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往近判例看“实际恶意”原则在我国新闻法实践中的建构 [J]. 申哲.  传播与版权. 2015(12)
[2]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J]. 杨立新,韩煦.  法律适用. 2015(02)
[3]警察权益保护理论研究 [J]. 姬新江,张鸿雁.  政法学刊. 2014(06)
[4]公共人物理论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规制 [J]. 郭春镇.  法学研究. 2014(04)
[5]名誉权中“公众人物理论”省思——以司法裁判实证分析为视角 [J]. 刘迎霜.  社会科学. 2014(06)
[6]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第三人侵权行为 [J]. 杨立新,赵晓舒.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4)
[7]妨害公务罪中被害人问题初探——从四起案例谈起 [J]. 吴琼阁.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8]警察执法侵权的民事责任研究 [J]. 吴道霞,刘明娟,沈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妨害公务案件中依法执行公务的民警能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J]. 黄飞.  法制与社会. 2012(26)
[10]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 [J]. 何海波.  中国法学. 2011(06)

博士论文
[1]公共批评与名誉保护[D]. 姚泽金.中国政法大学. 2014
[2]公职人员人权克减问题研究[D]. 郑刚.苏州大学. 2013
[3]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 燕卫华.中国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论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D]. 杨青青.中国政法大学. 2016
[2]论妨害公务罪的若干问题[D]. 许慎杰.华东政法大学. 2015
[3]论我国网络环境下被遗忘权的立法构建[D]. 孙成蛟.广东财经大学. 2015
[4]言论自由与诽谤罪的界限[D]. 王碧碧.华东政法大学. 2015
[5]论警察人身权的法律保护[D]. 黄吴明.复旦大学. 2012
[6]论公职人员名誉权的限制[D]. 朱爱萍.华东政法大学. 2011
[7]ADR机制中的行政调解研究[D]. 林琳.复旦大学. 2008
[8]警察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耿雅新.河北大学. 2006
[9]论我国公务员身份保障权利的救济[D]. 黄欣.西南政法大学. 2004
[10]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行政法[D]. 刘雪梅.中国政法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49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49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