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抗辩在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中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2-01-16 15:36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性抗辩及其问题
(一)“真实”标准差异较大
(1)报道内容完全失实。
(2)标题失实。
(3)大部分内容失实。
(4)影响问题性质的关键事实失实。
(5)结论失实。
(6)主要事实无法证实。
(二)“真实性”证明的举证责任分配较为混乱
(三)“合理性误信”的过错标准不明确
三、西方国家真实性抗辩制度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实际恶意”原则的兴起与“真实性抗辩”的式微
(二)英国:媒体真实性抗辩的证明难度逐步减轻
(三)德国:公共利益抗辩成为真实性抗辩的有力支撑
四、完善我国真实性抗辩制度的路径思考
(一)放宽“真实性”裁量标准
(二)明确“真实性”举证责任分配标准
(三)确定新闻媒体“合理性误信”的注意义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使用匿名信息源新闻报道侵权案中的举证责任、报道者特权和利益平衡——评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诉《新京报》等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案[J]. 谢鸿飞. 人民司法(案例). 2016(29)
[2]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是否侵权的认定[J]. 亓培冰,李丹. 人民司法(案例). 2016(29)
[3]论作为名誉损害救济方式的回应权——兼评《出版管理条例》第27条第2款规定[J]. 岳业鹏. 北方法学. 2015(05)
[4]论名誉侵权中的真实性抗辩[J]. 岳业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5]名誉权案事实真伪的举证责任及相关问题——以杨义巢诉胡肖琼侵害名誉权案为例[J]. 魏永征. 国际新闻界. 2008(02)
[6]从沙利文原则到雷诺兹特权——对借鉴外国诽谤法的思考[J]. 魏永征,白净. 新闻记者. 2007(08)
[7]拍案惊奇:一个依据《新闻法》的判决[J]. 马福祥. 中国律师. 1999(03)
本文编号:3592950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性抗辩及其问题
(一)“真实”标准差异较大
(1)报道内容完全失实。
(2)标题失实。
(3)大部分内容失实。
(4)影响问题性质的关键事实失实。
(5)结论失实。
(6)主要事实无法证实。
(二)“真实性”证明的举证责任分配较为混乱
(三)“合理性误信”的过错标准不明确
三、西方国家真实性抗辩制度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实际恶意”原则的兴起与“真实性抗辩”的式微
(二)英国:媒体真实性抗辩的证明难度逐步减轻
(三)德国:公共利益抗辩成为真实性抗辩的有力支撑
四、完善我国真实性抗辩制度的路径思考
(一)放宽“真实性”裁量标准
(二)明确“真实性”举证责任分配标准
(三)确定新闻媒体“合理性误信”的注意义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使用匿名信息源新闻报道侵权案中的举证责任、报道者特权和利益平衡——评世奢会(北京)国际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诉《新京报》等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案[J]. 谢鸿飞. 人民司法(案例). 2016(29)
[2]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是否侵权的认定[J]. 亓培冰,李丹. 人民司法(案例). 2016(29)
[3]论作为名誉损害救济方式的回应权——兼评《出版管理条例》第27条第2款规定[J]. 岳业鹏. 北方法学. 2015(05)
[4]论名誉侵权中的真实性抗辩[J]. 岳业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5]名誉权案事实真伪的举证责任及相关问题——以杨义巢诉胡肖琼侵害名誉权案为例[J]. 魏永征. 国际新闻界. 2008(02)
[6]从沙利文原则到雷诺兹特权——对借鉴外国诽谤法的思考[J]. 魏永征,白净. 新闻记者. 2007(08)
[7]拍案惊奇:一个依据《新闻法》的判决[J]. 马福祥. 中国律师. 1999(03)
本文编号:3592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59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