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合同第三人违约赔偿请求权之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09:42
本文关键词:赋予合同第三人违约赔偿请求权之可行性研究
【摘要】:从罗马法开始,合同相对性原则为各国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坚持,成为跨越两大法系的共识性原理。根据这个原则,参与缔结合同的人作为缔约人在享受合同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合同义务,相应地,未参与合同缔结的人则与合同的权利义务没有任何关系,不能享有权利也无法履行义务,与合同效力绝缘。合同相对性原则成为了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区分的重要理论根基,也为近代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合同相对性原则在今日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判例和成文法规定也时有出现。究其原因,就在于在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若仍固执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则若因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合同另一方与合同第三人均遭受损失,第三人难以取得等同于债权人的求偿地位,第三人的维权难度较合同当事人更大。因此,某些判例和立法规定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第三人可以介入合同关系,可以享受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而合同对第三人的保护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的。合同关系本应只及于合同当事人之间,若要使合同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产生保护效力,必然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不可不谓事关重大,也就很有必要对该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思考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与民法体系的兼容性问题,以期得出合理的结论。目前,世界上存在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或类似制度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法国和美国。德国是“附加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制度(德国制度),法国是“直接起诉权”制度(法国制度),美国是“对利益第三人的担保”制度(美国制度)。以德国制度为例,主要的理论问题是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第三人范围问题。目前,德国通说认为,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的理论基础是合同债务人附随义务的扩大,从而使附随义务不仅涉及合同另一方当事人,也涉及合同第三人;关于第三人的范围,首先应予明确的是,第三人的范围不宜过大,然后是第三人应该可以为债务人所预见,第三人也应该和债权人有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就我国对此制度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是德国的附加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制度,而对法国的直接起诉权制度和美国的利益第三人担保制度研究较少。笔者希望对这三种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其各自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第三人只能向债务人提起侵权之诉而非合同之诉,而囿于举证责任等的原因,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及时、合理的保护,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对合同关系外第三人的保护。笔者认为,这种缺陷难以通过对侵权法的完善来补足,应有必要通过建立新的制度来保障第三人的权利。这样可以赋予第三人寻求保护时以两种途径,从而大大方便第三人寻求保护救济。本文意欲通过研究合同对第三人的保护的基础理论问题,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探讨在我国建立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我国的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及我国现实的困境;第二章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的比较法研究;第三章国内现阶段对合同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第四章我国应建立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结论。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 附随义务 第三人 突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6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4
- 四、主要研究办法14-15
- 五、论文结构15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5-16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我国现实的困境16-27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6-18
- 第二节 从我国立法和司法角度分析该问题18-22
- 一、从我国立法的角度分析18-22
- 二、从司法的角度分析22
- 第三节 困境的原因——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分析22-27
- 一、合同相对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23-24
- 二、对合同相对性理论的突破24-27
- 第二章 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的比较法研究27-40
- 第一节 德国的附加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27-32
- 一、制度沿革27-29
- 二、请求权基础29-30
- 三、进一步考察30-32
- 第二节 法国的直接起诉权制度32-36
- 一、直接起诉权制度的概念32-33
- 二、直接起诉权制度的适用范围33-36
- 第三节 美国的利益第三人担保制度36-40
- 一、利益第三人担保制度的概念36-37
- 二、利益第三人担保制度的适用及与德、法类似制度的比较37-40
- 第三章 国内相关学说述评40-44
- 第一节 肯定论40-41
- 第二节 否定论41-42
- 第三节 折中论42-44
- 第四章 我国应建立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44-49
- 第一节 建立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的必要性44-45
- 第二节 我国合同对第三人保护制度的制度构想45-49
- 一、请求权基础46-47
- 二、第三人的范围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55
- 后记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强;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合同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5年01期
2 叶金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3 焦富民;论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义务的扩张[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利明;论合同的相对性[J];中国法学;1996年04期
5 肖厚国;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效力之研究[J];河北法学;1995年06期
6 王文钦;德国法上“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制度的新发展[J];中外法学;199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成忠;论合同对第三人之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0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