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惠益的物权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境生态惠益的物权化研究
【摘要】:学界存在三种环境物权理研究进路,即用益物权模式、准物权模式、财产权模式,均面临一定程度上的理论瓶颈和立法阻力。物权法体系的稳定性与体系化集中表现在物权客体与物权意思的封闭性,这种结构的封闭性决定了上述三种环境物权理论的制度建构可能导致既有物权体系理论统摄力和可操作性丧失,引起物权结构的变异。但此并不意味着物权法在环境保护中难有作为,在物权登记领域仍可具体嵌入环境生态惠益物权化制度设计,使环境生态惠益纳入到物权客体之中,通过物权意思被物权法所直接调整,而非直接进行权利建构,使传统公法上的外部限制真正内化为物权法的内部限制。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生态惠益 物权 登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治的生态转型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4ZDC030)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 环境法涵盖三个实定法领域:“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1](P3)。上述三个实定法领域分别对应了环境所具有的环境纳污功能(又称之为“环境容量功能”)、自然资源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环境物权研究即在此划分基础上展开,其目的在于将环境功能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清谨,杨承亮;论物上利益及其基础上的物权法体系[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陈玉玲;浅析两岸三地物权法体系的相互冲突与协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潘红;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媒体聚焦物权法[J];中国人大;2005年S1期
5 洪丰;黄茵茵;;物权法的西方样本[J];公民导刊;2005年08期
6 徐炳;;英美财产法与大陆物权法比较研究——兼评《物权法(草案)》[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彭东昱;;一路走来物权法[J];中国人大;2007年04期
8 林琳;;所有制视角下的物权法新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9 傅达林;;一部《物权法》 能否“治天下”[J];政府法制;2007年09期
10 谢获宝;潘黎;;物权、物权法与会计目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基厚;;自然资源物权之解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安杰 杨傲多;物权法草案纷争未了[N];法制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裴智勇;物权法走向[N];人民日报;2004年
3 蔡朝阳;认真抓好物权法的学习宣传贯彻[N];湖北日报;2007年
4 沈荣;《物权法》亟须建立配套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沈荣;代表委员关注物权法配套制度制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季晓莉 方方;《物权法》出台有助于金融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杨立新;制定物权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N];检察日报;2004年
8 杨玉凯;物权法律制度亟待完善[N];辽宁日报;2002年
9 总行风险管理部;《物权法》与银行业务发展[N];粮油市场报;2007年
10 刘晓忠;物权法框架成型细节仍待善解[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光县;清代物权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鹏飞;论占有在物权法中的价值[D];广西大学;2008年
2 张清华;论物权的本质及其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周辉;论可持续发展新视界下的物权法变革[D];福州大学;2005年
4 梅虹;物权生态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朱泓宇;占有的物权法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艳芝;关于《物权法》下海域物权体系架构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张玺;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张辰婕;占有的物权法保护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9 赵栋;物权法占有保护制度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史高嫣;论物权的客体[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4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4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