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财产化和财产权人格化理论困境的剖析与破解
本文关键词:人格权财产化和财产权人格化理论困境的剖析与破解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权财产化 财产权人格化 民法典 权利客体
【摘要】:人格权财产化和财产权人格化是困扰民法研究的两个问题。传统上对这两种现象分别展开研究,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理论解释和实务处理。在民事权利二元性理论视角下,人格权和财产权均内在地具有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只是由于两种利益在二者中的比例不同,从而决定了主体对不同权利客体的处分性也不同。特定社会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道德是决定两种利益不同比例和权利客体可处分性的重要因素。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不仅体现了民事权利体系的逻辑结构,也是应对人格权不断发展的需要。民法典应在原则上确认民事权利客体的可处分性,同时规定法定例外情形,在此基础上,再由各编具体条款对具体民事权利客体的可处分性进行个别规定。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烟台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财产化 财产权人格化 民法典 权利客体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物权法重大问题研究”(11JJD82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引论 依照传统民法理论,人格权不具财产性(即不包含财产性内容),而财产权也不具人格性(即不包含精神性内容)。人格权系以人的精神利益为其保护内容,是一种非财产性权利,其不具有转让性和继承性。#174;这一理论的立论基础在于人格体现的是人的尊严的价值判断,不能将之对象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胜先;蔡旋滔;刘仲秋;;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民事权利客体之解读与重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方新军;;权利客体的概念及层次[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3 郑新剑;“人身”不能作为民事权利客体吗?[J];法学评论;1986年06期
4 李杨;熊莹;;权利客体的民法解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章戈;小议客体与标的[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6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2年00期
7 于千钧;慕永通;;关于捕捞权权利客体的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年02期
8 张静;;“错误出生”侵权责任的权利客体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9 郑幸福;“骨灰案”中的法律关系及赔偿依据[J];法学;1991年12期
10 林旭霞;;林业碳汇权利客体研究[J];中国法学;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虎;权利客体的解释框架研究:逻辑和价值的区分[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鲁慧丽;法哲学视野下的权利客体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张伟伟;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关系权利客体及其权利属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3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6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