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在苹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本文选题:噻虫嗪 切入点:苹果 出处:《农药》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噻虫嗪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性。[方法]采用液相萃取法进行苹果中残留试验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噻虫嗪含量,利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在苹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07%~94.98%,相对标准偏差为2.82%~3.34%。消解半衰期为6.88~7.63 d,噻虫嗪在最终残留加倍剂量下的风险商值小于1。[结论]残留检测的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苹果生产中使用噻虫嗪对人类产生的膳食风险小,可以接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gestibility and dietary risk of thiamethazine on apple. [methods] the residual test in apple was pretreated by liquid phase extra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iamethazine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Using risk quotient method to evaluate dietary risk. [results]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adding thiamethazine in apple was 90.07 and 94.98,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82 and 3.34. The half-life of digestion was 6.887.63 days, and the risk quotient of thiamethazine was less than the final residual double dose. 1.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residue detection is accurate, Good reproducibility. The dietary risk of using thiamethoxine in apple production is low and acceptable.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果蔬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2BAD19B06)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改革与发展项目——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2014YJS004,YJS005,YJS018) 北京农学院害虫综合防治创新平台(2014)
【分类号】:TS255.7;TQ45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振芹;缪玉刚;李云朋;;高压液相色谱测定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青梗菜上的残留[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2 赵秀霞;张正竹;胡yN芳;苏婷;侯如燕;;噻虫嗪在茶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王新伟;杨宝东;张志勇;赵建庄;王鹏飞;孙淑玲;;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娟;陈冠华;王坤;董敏;代永佳;;毛细管电泳在线电推扫测定蔬菜中3种氯化烟碱类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5 赵云;秦信蓉;徐春;雷绍林;杜才富;;杀虫剂噻虫嗪的残留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6 赵文晋;李明;;稻田土壤及水稻中噻虫嗪的残留检测与降解[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7 黄伟;李建中;王会利;李淑芹;许景钢;;噻虫嗪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分析[J];环境化学;2010年05期
8 肖艺;张志勇;孙淑玲;王进忠;杨宝东;乔富强;;吡虫啉在设施草莓上的残留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宋稳成;;JMPR评估农药ADI和ARfD清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年08期
10 汤富彬;陈宗懋;罗逢健;刘光明;;HPLC法测定黄瓜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量[J];农药;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夥军;何雨帆;左方华;王凯学;卢维海;许加文;谭道朝;;广西蔬菜农药残留动态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龚安华;孙岳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3 赵秀霞;张正竹;胡yN芳;苏婷;侯如燕;;噻虫嗪在茶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新伟;杨宝东;张志勇;赵建庄;王鹏飞;孙淑玲;;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蔡恩兴;;吡虫啉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6 邱萍;倪永年;;微分脉冲溶出伏安-偏最小二乘法同时测定代森锌和代森锰[J];分析化学;2012年01期
7 赵云;秦信蓉;徐春;雷绍林;杜才富;;杀虫剂噻虫嗪的残留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陈娟;郭灿;张宝林;何莲;高秀兵;;加工过程对绿茶卫生质量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9 张玉芬;韩娜仁花;王志明;;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测定大米中农药类环境激素乐果、克百威和灭多威残留[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涂国良;张军钱;任金萍;;平凉市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J];甘肃农业科技;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雪原;茶叶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及风险评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2 袁玉伟;菠菜中常用农药残留动态及其限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林晶;精VA唑禾草灵和解草唑的水解、光解及对大型n灥募毙远拘员浠痆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丽;吡虫啉和百菌清在设施和露地五种蔬菜上的残留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尹晓芳;毛细管电泳富集新技术在农药残留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璇;珠江河口水体常见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辛夷;UPLC-MS/MS测定14种农产品中噻虫嗪和噻虫胺残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史惠娟;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范思源;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及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媛媛;伊宁县农牧区无公害牛肉生产中主要污染因素变化规律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吉强;吡虫啉根施对瓜蚜的防治效果及根施后药剂在黄瓜植株体内的传导分布[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张宸;我国主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调查与风险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丁家旺;电沉积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农药残留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张丽华,毛江胜,黎秀卿,岳晖;土壤中吡虫啉残留量HPLC测定方法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2 王秀丽;稻米中吡虫啉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王英华;邬元娟;张慧;姜国华;嵇俭;;啶虫脒在梨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4 孙六莲;;如何冲破国外绿色壁垒[J];安徽农机;2005年02期
5 陈迪新;张绍铃;;草莓抗蚜虫及相关蚜传病毒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6 尚妍妍;侯志广;王思威;殷利丹;陈超;逯忠斌;;247g/L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在大豆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7 王瑞;林敏霞;吴淳;林其达;顾亚萍;;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瓜中的啶虫脒农药残留[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8 黄镶;张燕;刘松虎;;保护地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9 闫振芹;缪玉刚;李云朋;;高压液相色谱测定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青梗菜上的残留[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10 赵秀霞;张正竹;胡yN芳;苏婷;侯如燕;;噻虫嗪在茶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立庆;噻虫嗪的水解与光解作用及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宗建平;灌根和喷雾施用吡虫啉在番茄植株上的内吸特性及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魏书娟;两种施药方法下啶虫脒在甘蓝叶片内的残留及其对蚜虫活性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宁宁;孙克;张敏恒;;噻虫嗪分析方法述评[J];农药;2012年11期
2 余露;;印度联合磷化在澳成功登记噻虫嗪[J];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23期
3 雷筱娱;;噻虫嗪国内专利发展动态[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4 李广领;王自良;李金丽;肖娜娜;赵亚娟;陈锡岭;;噻虫嗪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J];分析化学;2012年07期
5 ;国产噻虫嗪未售先火专利保护过期引国内企业争夺[J];今日农药;2013年09期
6 徐永利;刘莉;韩雪凌;岳冰;;噻虫嗪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山东化工;2006年05期
7 杨俊柱;;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8 何永梅;;广谱性内吸性土壤杀虫剂——氯虫·噻虫嗪[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22期
9 李海屏;;噻虫嗪及其中间体合成[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年02期
10 梁旭阳;刘新刚;徐军;董丰收;郑永权;;噻虫嗪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植物保护;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立博;王震;左娟;翟雨林;邓新平;;12%高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研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全德;;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3 封云涛;张友军;吴青君;王少丽;徐宝云;;B型烟粉虱对噻虫嗪抗性生化机制研究[A];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杰;噻虫嗪制剂登记正当时[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2 行唐县西秀村 赵英良;玉米二次包衣好[N];河北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立庆;噻虫嗪的水解与光解作用及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杨妮娜;B型烟粉虱对噻虫嗪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封云涛;B型烟粉虱入侵种群对噻虫嗪抗性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小红;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水中噻虫嗪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袁立博;30%高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研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秀霞;茶叶中噻虫嗪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广灿;微生物代谢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和噻虫嗪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慧;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及其触变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刁永朝;外来入侵生物B型烟粉虱对噻虫嗪的代谢抗性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肖利锋;外来入侵生物-B型烟粉虱对噻虫嗪抗药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5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7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