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子交易中的契约成立
本文选题:电子交易 切入点:意思表示 出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范围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活动中有了很多变化。消费者(交易当事人)的购买方式(交易方式)也变化了。(传统的面对面方式 → 超越时间与空间随时随地可以购买商品(服务)- 在虚拟世界中购买商品)。这样的发展环境下电子交易成为了21世纪世界交易的新趋向。随着通信技术与电脑技术的飞跃发展出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新交易类型,而这种类型的新交易实现了交易的多样化,大量化,信用化,国际化等。我们可以预测到这样的电子交易的发展导致生活,思考方式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影响到法律领域。 1992年中·韩建交后很多的韩国企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越来越扩大,电子交易有关的经济交流也开始了。但是,电子交易是一种新的交易形式,而且传统民商法上没有的新概念也出现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善电子交易有关的法律规定,而这种状况变成了电子交易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本论文要研究在法律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与问题中电子交易的契约成立问题,介绍韩国电子契约有关的法律规定,还要看中国法律中的规定。 研究过程如下 : 电子契约的特点 ↓ 韩国电子交易与电子契约的立法状况 ↓ 对利用电子媒体之意思表示的3种接近方法 ↓ 电子意思表达的效果归属 ↓ 契约的签订阶段 ↓ 电子交易中电子契约之订立与消灭 ↓ 电子交易中的支付方法 ↓ 中国电子契约立法的借鉴 WP=5 ↓ 结 论 一. 电子契约的特点 1.非书面化与方式要件 随着出现“机能的等价物(functional equivalent)"理论,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交易示范法》采取了这个理论。韩国也制定了电子签名法与电子交易基本法对电子文件与电子签名赋予一定的效力(电子签名法第3条,电子交易基本法第5,6,7条)。 2.电子交易的自动化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由两台主机依据其预先格式化的程式表示自己的意向,进行交易,缔结合同,而其协商或议价过程乃至最后交易之完成都可能完全不须以人为方式介入。这样的话,可能发生电脑使用者不知道电脑缔结合同的情况。那么,跟传统的交易概念比较的话,这算不算正式合同? 关于这个问题,在美国制定了电子代理人制度,处理这样的新法概念。 3.立法论的特色 - 国际性标准化 适用电子交易的立法论正在在世界各国或国际机构进行讨论,而且已经有法律规定的国家。看他们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得到传统立法论中没有的特征,这就是国际性标准化。电子交易是虚拟空间中的交易,各国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的话,这种规定变成交易的障碍物。 4.多数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电子交易是介入供应商和购买人外通信事业者,虚拟商店运营者,电子认证机关,电子货币发行者等多数当事人参与的特殊交易。在网络上发生事故时,因网络的不可视性而查明其原因的情况较多,即使查明其原因也无法证明原因当事人是否有过失的情况较多。因类似不知原因的网络系统下降的不可抗力事故发生损害时,要修整传统过失责任原则,多数当事人之间负了连带责任较为恰当。 5.代替的纠纷处理程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电子交易的技术特征上,通过仲裁等非司法程序解决纠纷比通过法院的司法程序更有效率,需要仲裁?调整机构的设置?运营,为国际纠纷的解决与损害救济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协助。 三.韩国电子契约的立法状况 1999年初电子交易基本法(法律第5843号新规定1999.2.8)和电子签名法(法律第5792号新规定1999.2.5)通过国会,自7月份开始可以生效。因电子交易基本法的制定,,电子文件和电子签名具有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对国内认证机关的各项规定进行明文化,使认证机关作用为形成电子交易信誉的主要技术基础。另外,国家情报院和情报通信部许可民间的密码使用,关于修改原先限制规 WP=6 定政府,公共机关,金融机关使用密码的‘国家电算安全业务指南’,正在进行协商。随之如许可金融圈的密码使用,网上银行成为普遍化,可以使用网上转账的方便结算手段。 另外,正在促进因非面对交易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中保护消费者的法制完善化。公正交易委员会于1999年1月发表‘通信销售表示?广告相关公正交易指南’,规律了欺诈,夸大性广告。产业资源部修改制订了‘上门销售等相关法律(法律第5982号部分修改1999.5.24,以下简称为‘上门销售法’)’,对消费者赋予无条件订购撤回权等,为最小化通信销售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方案。此外,电子交易基本法生效的同时设立电子交易纠纷调解委员会,要加强电子交易中的纠纷仲裁和为消费者保护的措施。为资金转账的活性化和资金转账时的用户保护,正在研究电子资金转账法的制定。为活性化电子交易法的引导方案,对电子交易相关设备投资上赋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为市场的透明性确保和防止无资料惯例,正在考虑对使用电子交易的商品交易赋予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四.电子意思表示 将单一使用电子媒体为意思表示手段的情况,以及提前对电脑等输入程序和数据后,根据事后给予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93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罗世荣;黄静芳;;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性——再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小红;;论反垄断法所创设的自由竞争权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吕斌;;存款被冒取情形下的银行民事责任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胡伟;程亚萍;;论网上政府采购安全的法律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朱振;杨永磊;;“一人公司”面临的经济性双重征税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刘书琼;;如何认定《商标法》第31条中的商标“使用”——兼评“陆虎”商标纠纷案[J];中华商标;2011年08期
8 汪维才;关于预期违约的认定及其救济问题的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范怀娟;;物权变动与效率原则之间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阎武;余华;;简析合同法中的违约制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纪田;;限制财产权行使的法治取向[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承耀;;社会经济组织的法律形态[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王小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金海统;;水权究竟是什么?[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史辉;;对二手车交易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10 史辉;;对二手车交易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银晓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王淑华;城乡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长江;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媛媛;我国残疾人生存权保护中政府职责的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勇辉;农村房屋买卖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颖;我国电子商务C2C模式中纳税主体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艳;重整融资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4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62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