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裁判解散的困惑及法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02 08:03

  本文选题: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僵局 ; 参考:《法学》2007年04期


【摘要】:解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实践中的困惑,离不开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制度基本法理的探寻。德国和美国法院的相关司法实践尽管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从合同法乃至商法领域寻求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值得我国司法实践借鉴。实践中,应当以公司的“人合性”基础是否丧失,作为判断“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实质标准;股东是否先就其他股东违反法定义务或章程规定等基础争端提起诉讼,并不是提起解散之诉的前提条件,但作为股东关系事实层面上的要素,将影响实体裁判结果;股东在形成公司僵局中的过错不妨碍其提起解散公司诉讼,但法院是否裁判解散公司,应考虑股东提起解散之诉的动机正当与否。
[Abstract]:To solve the confusion in the litigation practice of shareholders requesting dissolution of a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legal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of shareholders requesting to dissolve the company. Although the relevant judicial practice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differen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judicial remedy is sought from the field of contract law and commercial law, which is worthy of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In practice, whether or not the basis of the company's "human harmony" is lost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ubstantive criterion to judge that "serious difficulties occur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nd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will be greatly lost if the company continues to exist"; Whether or not the shareholder should bring a lawsuit on the basis of other shareholders' breach of legal obligations or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is not a prerequisite for filing a lawsuit for dissolution, but as a factual factor of shareholders' relationship, it will affect the result of substantive adjudication. The fault of shareholders in forming the deadlock of the company does not prevent them from bringing the dissolution action, but whether the court decides to dissolve the company should consider whether the motive of the shareholders to initiate the action of dissolution is justified or not.
【作者单位】: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2 范黎红;论司法对公司僵局纠纷的分类介入[J];政治与法律;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恺;;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制度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钟凯;;关联交易相关概念比较与学说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张炜;;试论股东会会议费用的合理承担[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跃中;;优先股、公司治理与产权结构效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杨亚达,徐虹;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季爱华;上市公司债权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秀;吴斌;;企业不同控制权状态下监督成本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叶甲生;高峰;;中国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的完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燕;;股票期权的法律与会计约束——伊利事件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李领臣;;裁判思维下的公司机会原则——以《公司法》第149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齐明亮;;企业所有权理论:企业理论的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阮加;;企业的本质: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任荣华;;企业产权结构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王佐发;;揭开公司面纱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理;;草畜平衡管理的经济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瑞龙;;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经济学逻辑[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周玉华;郭永长;;环境法“义务重心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汪洋;左慧;;高速公路企业剩余权配置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7 陈月生;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东均衡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尹琳琳;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刘学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思;关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红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蔡烨婷;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僵局和救济措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珊;衡平居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朱晶晶;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边界之合理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潇白;公司并购中董事忠实义务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建宏;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刑事法院授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莹;公司清算法律制度的法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慎先进;王海琴;;试论公司僵局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2 何波;;论我国关于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完善[J];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04期

3 吴勇敏,苟晓平;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构建[J];行政与法;2005年08期

4 宋建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刍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廖善康;;浅议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途径[J];创新;2011年01期

6 乔宝杰;;公司僵局诉讼的实体认定标准[J];人民司法;2009年14期

7 李炳娴;;浅议公司僵局及其对策[J];华商;2008年11期

8 张安乐;;论公司僵局与公司解散请求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9 徐佼佼;;浅议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7期

10 莫小春;;刍议公司章程防范有限责任公司僵局[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投资者权益保护与公司治理——以破解公司僵局为视角[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付海智;;北京金泰恒业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3 ;北京市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4 ;四川华神钢构有限责任公司[A];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项目[A];中国投资协会2008年理事会论文集[C];2008年

6 ;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参会企业[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庆安哈慈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研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合肥压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简介[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10 邵建宏;;立足做强做大 争取新的超越[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季先;赋予上市公司股东合理查账权利[N];证券时报;2006年

2 王鑫邋通讯员 陈敏健;公司明显陷入僵局 股东依法诉请解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鸣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十万元可当老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林劲标 本报记者  游春亮;法官学者激辩公司僵局破解三难题[N];法制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劲;落后者急筹“买路钱”[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吴劲松;新《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处理[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赵万一;谨防公司僵局慎重制定公司章程[N];法制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吕强;大摩和IFC拟参股海螺水泥[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钟玉成 庄谦;康铜投资9000万元治污[N];凉山日报(汉);2005年

10 李满强;民爆行业一面旗[N];平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甄;移植与差异: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赵学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07年

3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长波;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周海博;股权转让论[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康;二元股权结构下公司行为与股东利益的法律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马兆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冲突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王东光;股东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金海平;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波;浅析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D];吉林大学;2008年

2 高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收购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王易倩;论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途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姬中群;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郑男;公司僵局破解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杨建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汪志标;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孙玉梅;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卢庆前;公司僵局的救济和预防[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蒲永红;有限责任公司僵局与司法介入[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3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33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