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票据 + 诈骗 ; 参考:《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前在我国,利用金融票据或针对金融票据而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涉案金额巨大,对金融管理秩序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立足于金融实际,考察票据诈骗犯罪问题,针对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对这一新型经济犯罪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特征、具体类型、犯罪构成及打击与防范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本文结合刑法、商法的相关规定与理论研究,探讨了票据诈骗犯罪的理论特征,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对票据诈骗犯罪进行了考察,从中总结出票据诈骗犯罪的常见种类。 结合理论知识,本文还讨论了在实务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对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使用作废的金融票据中“使用’’的理解;在票据的背书栏伪造、变造记载内容的定性;将伪造、变造的票据质押后骗取财物的行为定性;倒卖伪造、变造的票据行为定性;非法“补记”空白支票行为的定性;在空白票据上偷盖印章的行为定性;行为人伪造、变造票据后,将其提供给他人使用行为的定性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参与票据诈骗的行为定性等。 本文最后从司法实务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总结出票据诈骗犯罪分子常见的作案手段,进而得出应对与防范票据诈骗的策略。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rime of fraud by us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or against financial instrumen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our country. And the amount involved in the case is huge, and the harm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rd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fina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rime of bill frau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crime of bill fraud,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is new economic crime, from the concep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types of bill frau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research on the crime of bill fraud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itution of crime and the angle of strike and prevent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rimina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ll fraud, including the object of the crime, the objective aspects of the crime,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And the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crime of four elemen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bill fraud crime, from which to sum up the common types of bill fraud crime.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common difficult problems in practice,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forged and altered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use of invalid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forgery of notes in the endorsement colum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altered record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defrauding property after the pledge of forged and altered bill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 of reselling forged and altered bill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 of illegally "replenishing" blank cheques; After forgery and alteration of the bill, the actor provid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using the bill to others and the natur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taff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bill fraud, and so on. Finally, from the angle of judicial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bill fraud cr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riminal means of bill fraud, and then obtains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and prevent bill frau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7;D92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玲;安利萍;;诉讼诈骗定性相关问题探讨[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宫路;;电子商务领域诈骗犯罪侦查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李记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与相关的诈骗罪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易国锋;;招摇撞骗罪的重构探讨——兼论诈骗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建[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杨柳;熊伟;;试论诈骗罪的处分行为[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06期
6 李嘉杰;;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之认定——对短信诈骗案的比较分析[J];网络财富;2009年12期
7 夏德辉;;警惕以帮人找工作为名的诈骗[J];农民文摘;2010年06期
8 唐树兴;;论诉讼诈骗行为之司法定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9 蒋敏;蒋军;;诱赌后使用欺诈手段操控赌局构成诈骗罪[J];人民司法;2010年04期
10 陈伟;;诉讼欺诈行为的性质认定与出路探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海燕;;票据伪造风险负担规则的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2 王红泉;;文物交易中赝品问题的法律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张海青;刘芳;;对转化型抢劫犯罪构成的几点理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渤;杨胜利;李全召;;联网收费环境下治理偷逃通行费问题研究[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5 汤啸天;;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手段值得警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6 李萍;;论侵犯商标权犯罪的认定[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曹永东;润青;;浅谈假币犯罪行为的定性[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8 杨志勇;;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其打防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9 卢连基;;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谈在解决“法轮功”邪教中发挥法律作用问题[A];依法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丹霞;张继红;;涉及电子代理的侵财案件刑事责任研究[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 琳;诈骗罪还是盗窃罪?[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柯 佳;盗窃罪还是诈骗罪[N];检察日报;2002年
3 廖启锋邋韩建军;诱人赌博骗钱如何定性[N];法治快报;2008年
4 陈宝琨;31万办事费,数日之内可放人?[N];检察日报;2005年
5 冉锦权 李连兴;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民事欺诈的区别[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6 黄剑 张达伟;明知被误认仍“受贿” 张乙行为构成诈骗罪[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郭新磊;房子被拆十年又遭通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王红梅 董正平;利用店主疏忽实施调包应定何罪[N];检察日报;2003年
9 周玉文;大量钱财用欺骗手段获得应定诈骗罪[N];人民公安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 陈静 林静;冒充“反贪局长”借钱借车为何“好使”[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玉珏;刑法中的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罗开卷;市场信用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蓓蓓;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魏丹;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支娜;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卢娜;诈骗罪若干问题的探讨[D];南昌大学;2011年
5 周博;诈骗罪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潘佳佳;诈骗罪对象探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王磊;诈骗罪被骗人“自愿给付”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常亮;诈骗罪定性主要争议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袁庚寅;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接建刚;票据伪造付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9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96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