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转让的法律规则需求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has a long history, but so far, this kind of argument has gone out of the pattern of legislation as the object of discussion, focusing on the rational view of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in the legal system.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systematization of civil law and the legislative limitation of commercial law,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existing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which results in the plight of the judge in applying the law in the adjudication of cases. How to get out of this dilemma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task for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many scholar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the common and supplementary rules of commercial law as special law of civil law, in order to fill the loophole in the temporary absence of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The scholars' efforts have undoubtedly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egal system. In particular, it is gratifying that some courts have not satisfied themselv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civil law thinking in resolving disputes in the light of commercial disputes in judicial practice. Instead, they use the thinking and methods of commercial law to sort out the disputes. To identify and interpret relevant legal facts and legal norms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complete and meticulous jurisprudenc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aw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but also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It i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put forward in judicial practice that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law at the same time of academic progress. We discuss the legal theory problems in commer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expect more scholars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study this aspect of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论商法与民法,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2 姜一春;;面向创业板企业的日本商法修改及其借鉴[J];商事法论集;2010年Z1期
3 徐金海;;论社会责任的商法向度:基于营业自由的视角[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4 郑曙光;;企业社会责任:商法视野的考察分析[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5 陈建勋;;商法公示主义、外观主义在股东身份确认案件中的应用[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6 李青武;;商法应构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路径——以机动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为视角[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7 张文;;论我国网络环境下商个人的完善——以网店为视角的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淑君;;近代中国关于“公司法移植与本土化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清末两次商法大会与《商法调查案理由书》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刘定华;董岚;;论商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3 徐卫东;;论商事法律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胡鸿高;胡冰;;论私募股权运作的商法调整[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5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6 王保树;;寻求规制营业的“根”与“本”[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7 何志鹏;;完善海商信用规则的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8 徐永前;;OTC市场的商法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吴真;;信用评级:信用机制的商法保障[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10 马太广;;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制的新发展[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卫清 李寿双;商法环境困境检讨[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商法修订助推企业“洗脑”[N];经济视点报;2005年
3 江海波;质疑旧法资本制度本末倒置商法权威追问公司信用基础[N];中国经营报;2004年
4 梁鹏 王兆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商法创新[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胡斌;《大店法》出台遭遇法律难题[N];中国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刘越山;法律必须符合发展的需要[N];国际商报;2002年
7 北京万国学校;商法、经济法与知识产权法考点预测[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记者 贾君;法学专家纵论民商法前沿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中国商法学会会长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保树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俊海 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总监 陆文山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赵旭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周友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朱慈蕴;公司法:转型与现代化[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郝帅邋 陈羽洁;三管齐下杜绝商业贿赂[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与商人利益的博弈[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赵德枢;一人公司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权赫在;股份公司股东相互之间诚信义务的法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张楚;电子商务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英;论商法和经济法的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钱小红;论企业合并的法律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刘荔丹;记名提单的物权凭证属性及放货问题之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绍章;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章珩;综论大清1906年《破产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金园园;清末民初的公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黄朝为;中法两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金俊镐;中韩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朴正铉;韩·日股份回购请求权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金美兰;韩国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8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37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