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6-10-11 11:09

  本文关键词: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的若干问题——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08年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

翟伟伟  

【摘要】: 民间调解制度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要载体,甚至被比较法学家视为划分远东法系或中华法系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中国传统民间社会解决各类纠纷的主要手段。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民间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便到了近代,我国开始了由封建帝国向近代民主国家的转型,制定了大批以西方法律为模式的法典,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律的格式,中国传统法律精神开始改变,但新的法律及新的法律精神并未能渗透到广大的民间社会,传统民间调解的地位几乎没有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调解制度被改造为人民调解的形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仍然是颇受推崇的纠纷解决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主体与主体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中国大步地向法治化国家迈进,司法与诉讼日益成为纠纷解决机制的核心与主流。在这一系列新的社会背景下,民间调解制度日渐式微,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下降。但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也带来了数量激增、类型日趋多样的纠纷,这些纠纷在建设法治化国家的背景下大量涌进法院,使司法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制的正常运转,社会急需多样性的纠纷解决机制来为司法分流,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重构民间调解这一中国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来为当代社会服务。如果经过重构的民间调解,能够在当代社会重新发挥作用,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本文贯穿了了许多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和笔者的一些思考,采用了法文化学、比较法学及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对民间调解制度加以论述。第一部分是我国民间调解制度的概述,包括民间调解制度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并叙述了民间调解从古代、近代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并将我国当代的民间调解制度与西方20世纪中叶兴起的ADR运动作了比较,得出了民间调解制度在当代中国可行性的结论,为文章后两部分展开分析论证作了一个常识性的铺垫。第二部分,笔者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角度分析了民间调解制度在我国传统社会盛行而又在当代转型时期衰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第三部分阐述了重构民间调解的必要性以及此制度的优势与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在重构民间调解时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重构民间调解的可行性进路,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关于民间调解制度,已经有许多学者作了精彩的论述,笔者作为初涉法理殿堂的学生,要想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显得异常艰难,不过本文较之前人的研究来说还有几点新意:第一,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民间调解制度兴衰的原因;第二,通过从法律文化角度对我国当代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民间调解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三,在重构民间调解制度方面提出了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7
  • 引言7-8
  • 一、我国民间调解制度概述8-22
  • (一) 民间调解的概念、分类和特征8-9
  • (二) 我国古代社会的民间调解制度9-12
  • (三) 近代以来调解制度的转型12-13
  • (四) 我国当代民间调解制度的现状13-18
  • (五) 我国当代民间调解制度与西方ADR18-22
  • 二、传统社会民间调解兴盛与当代民间调解衰败成因的分析22-28
  • (一) 传统社会民间调解兴盛的原因分析22-25
  • (二) 转型时期的中国民间调解制度衰败的原因25-28
  • 三、对"民间调解制度之重构"的思考28-43
  • (一) 关于民间调解未来发展的理论争议28
  • (二) 重构民间调解的必要性28-31
  • (三) 民间调解的优势31-33
  • (四) 重构民间调解所面临的困境33-34
  • (五) 当代民间调解制度的定位34-36
  • (六) 重构民间调解制度应当坚持的原则36-38
  • (七) 重构民间调解制度的可能性路径38-43
  • 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龙;;水利行业文化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2 李星;;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3 张邦铺;刘渝;黑英伍;;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以与人民调解调适为视角[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德昌;;集约型教育的有效路径是对称化教育——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六[J];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5 任晓锋;刘秋泉;吴新宇;邓集湘;黄耀红;江新军;龚鹏飞;;红色文化 民族复兴的引擎[J];湖南教育(上);2011年07期

    6 范愉;;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的若干问题——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7 ;资讯&数据[J];中国法律;2010年05期

    8 ;坚持“三力”推动 加快村镇建设[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9 李剑;杨玲;;民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以当代彝区的法律实践为例[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靳平川;;文物犯罪与国家文化安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胡云红;;燕赵民间文化传承的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摘要[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3 薛正昌;;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编辑的使命[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4 王亚男;;浅谈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王福华;;农村法治与民间调解的走向[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赵文;;青年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郭玉成;;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述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陈克龙;;论新时期军工文化传承载体建设[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9 王人天;;文学文本写作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10 陈玲;;传承军工文化传统,焕发企业生机活力——浅谈军工企业的文化特色与传承[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锐;[N];福建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立纲;[N];辽宁日报;2008年

    3 记者 许晓蕾 通讯员 黎明;[N];湛江日报;2008年

    4 记者 贺燕;[N];汕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车辉 本报实习生 李如旦;[N];工人日报;2009年

    6 周玲;[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记者 曹运生;[N];运城日报;2009年

    8 吴学安;[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曾诚 高春花;[N];韶关日报;2009年

    10 特约评论员 秋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平;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2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裴丽丽;土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元卉;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吕佩爱;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韩永红;论自我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9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爱平;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伟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莲花;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及其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怀伟;以批判的地域主义观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D];江南大学;2008年

    4 苏日娜;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王朝阳;日本茶道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郑国祥;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朱玉;西部电影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赵丹;爱尔兰踢踏舞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洪菲;日本花道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周末;印度瑜伽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诉讼与非诉讼程序衔接的若干问题——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切入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7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