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阶段刑事和解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审前阶段刑事和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将刑事和解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对我国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合理化内容予以吸收。但由于《刑事诉讼法》只以三个条文规定了和解范围、和解程序及和解效力,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审前阶段的刑事和解,由于审前程序有其诉讼活动的主动性、裁决效力的程序性等特点,主持和解的公安、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单方追诉地位,都使审前阶段和解的实际运行有其特殊性。审前阶段的和解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尽早修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实现案件分流,提高诉讼效率,有存在的价值,在实践中出现的诸如和解程序启动上当事人意思变化、和解范围确定、和解协议扩张等问题,都有研究的必要。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概述。对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含义、特点及价值进行了分析。审前阶段中的刑事和解指的是在审前阶段中,专门机关在追究犯罪时,在符合和解的范围和条件前提下,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的协议,经专门机关的审查和确认,进而决定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罚的诉讼制度。第二部分: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问题。该部分从审前刑事和解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侦查、起诉阶段中适用刑事和解出现的一系列和解启动、专门机关地位与作用、和解范围、和解效力等问题。第三部分:审前阶段刑事和解问题之原因分析。认为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差距及侦控职能与刑事和解的矛盾,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完善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程序之建议。提出完善审前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粗浅的构想,如限制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启动和主体、建立“被告人犯罪认否程序”、健全救济制度等设想。
【关键词】:审前阶段 刑事和解 侦查 审查起诉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概述10-17
- 第一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含义10-13
- 一、审前阶段之界定10-11
- 二、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界定11-13
- 第二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特点13-14
- 一、和解主体的特定性13
- 二、和解效力的特殊性13-14
- 第三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的价值14-17
- 一、平衡各方利益,修复破坏的社会关系14-15
- 二、实现案件分流,提高诉讼效率15-16
- 三、合理运用强制措施,避免超期羁押16-17
- 第二章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17-25
- 第一节 刑事和解启动和范围问题17-18
- 一、刑事和解的启动违背主体真实意思17-18
- 二、刑事和解的范围的确定具有主观随意性18
- 第二节 专门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和执法成本问题18-20
- 一、专门机关和解中的角色混淆18-19
- 二、和解增加了执法成本19-20
- 第三节 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效果和履行问题20-25
- 一、对和解协议效力的模糊认识20-21
- 二、刑事和解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冲突21-23
- 三、和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23-25
- 第三章 审前刑事和解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25-30
- 第一节 立法无法满足司法实践需要25-28
- 一、刑事和解缺乏实体性规范的依据25
- 二、刑事和解的程序性规范缺失25-27
- 三、缺乏有效的控权机制27
- 四、缺乏对加害人的考评机制27-28
- 第二节 专门机关主要诉讼职能与刑事和解矛盾28-30
- 一、刑事和解与打击犯罪之冲突28
- 二、当事人地位的提高与公安机关的定位冲突28-30
- 第四章 完善审前阶段刑事和解程序之建议30-37
- 第一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与域外制度之比较30-32
- 一、法国刑事和解制度简介30-31
- 二、德国刑事和解制度简介31-32
- 三、与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比较分析32
- 第二节 审前阶段刑事和解制度之完善32-37
- 一、限制审前刑事和解协议的阶段和主体32-33
- 二、建立“被告人犯罪认否程序”作为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33
- 三、扩大和解案件的适用范围33-34
- 四、和解效力之确定34
- 五、和解协议之履行与救济34-37
- 致谢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芬;李瑞生;;刑事和解机制建构根据简论[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2 王金贵;刘国华;;关注刑事和解 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6年17期
3 王珂;晏庆;;刑事和解的双重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莫晓宇;;和谐社会视野下刑事和解机制的构建[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5 傅文魁;;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郑建军;毕晓芳;陈慧芳;;我国刑事和解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黄京平;甄贞;刘凤岭;;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5期
8 彭辅顺;;论我国刑事和解的立法化[J];河北法学;2007年06期
9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10 程兰兰;;和谐社会呼唤刑事和解[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史任;广州白云:三年促成35案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07年
2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N];扬州日报;2007年
3 国家检察官学院 姜昕 孙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李树立;不妨给刑事和解立法冲动降降温[N];法制日报;2009年
5 吉林大学法学院 陈蒙;刑事和解的适用与配套设计[N];检察日报;2009年
6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梁巨热;刑事和解诠释以人为本精神[N];法制日报;2009年
7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检察院检察长 朱伟平;刑事和解坚持“三个务必保证”[N];检察日报;2009年
8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 王洪坤;应立法规范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11年
10 赵正辉 苟连静;刑事和解 尖峰时刻奏琴瑟[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杨;刑事和解的价值冲突与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郭丽丽;论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国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洁;刑事和解及其中国化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审前阶段刑事和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7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