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发布时间:2021-01-31 12:26
  对精神健康的关注程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相应地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人权保障程度也体现出一国刑事法治的发展程度与人权事业的建设水平。作为严重威胁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且又无力有效主张自身权益的精神病人,其司法处遇关乎着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与基本任务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也关系着弱势群体有效主张基本权益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中,尚未体现出对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具体且明确的立法指引,司法实践领域有关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从对立法与司法的回溯中梳理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建立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刑事强制医疗程序提出完善建议,以希望用程序维护法治,以法治彰显正义,不断加强对精神病人基本人权的保护,不断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引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进行了初步介绍,同时对当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回顾,随后,全文分为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就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人权保障的基本问题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概括陈述,明确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和精神病人的法律定位与基本概念等内容,论证加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人权保障的特殊性在于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以及...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逻辑结构

概念,精神障碍


伴随科学进步与技术的日益革新,人类在不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也在不断加深对人体健康的研究与探索,由此对精神领域的健康关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福柯在其著作《疯癫与文明》中曾经写道: "病人偏离理性,却又坚定地相信自己在追随着理性,就是发疯。"[1]此处病人即指精神障碍患者。当前我国对精神健康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上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国际社会广泛通行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但是随着2019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审议批准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新的标准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二是美国精神医学会于2013年最新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三是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这项标准也是我国当前主要使用的诊断标准。[1]在精神病学临床工作中,使用"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含义基本一致(图1更为清楚展现几个重要概念的关系),我国过去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精神障碍"的概念使用并不多见,但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让人们普遍认为,使用"精神障碍"的说法相比其他用语更为专业和委婉,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对精神健康存在问题人群的不友好度,因此本文在论述中也会使用"精神障碍"之说法。从医学领域来看,"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2]精神障碍是一个比较宽泛且综合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精神障碍可以看作是一切精神类疾病的总称。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轻度精神障碍与重度精神障碍。轻度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症状较轻,比较容易沟通且相对配合治疗,精神状态对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影响较小;重度的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症状较为严重,患者的大脑机能活动严重受损,正确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的意志认识基本丧失,大部分患者不认为自身患病,也无法主动就医并配合治疗。常见的症状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近年来患病率呈现走高趋势的"抑郁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当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不断加重时或会产生极度寡言、情绪低落的表现,或会产生情绪躁狂过于激动的表现,在未得到有效治疗情况下容易发危害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由于这类群体的大脑精神活动严重异常,精神障碍程度较为严重,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即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但我国《精神卫生法》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定与医学领域并不完全相同。


本文编号:3010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010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