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证据“属性”的学理重述——兼与张保生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21-02-24 19:54
  "证据属性"曾是我国诉讼法学界众说纷纭的一个理论问题。虽然人们使用的语词一样,但实质对象并不统一,因此其争点就成为"伪命题"。在诉讼法已修改证据概念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从证据属性问题的研究转向证据的审查认定标准的研究。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可以分为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采纳证据的主要标准是关联性与合法性,采信证据的主要标准是真实性与充分性。 

【文章来源】:清华法学. 2020,1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证据“属性”的学理重述——兼与张保生教授商榷


语词使用比例

语词,证据


真实性是采信证据的主要标准,也是司法人员审查证据的主要内容。在获准采纳的证据中,如果经审查发现某个证据不具备真实性,那么法官就不能采信该证据,就不能把它作为定案的根据。在司法实践中,真实性(包括按照过去的语言习惯使用的“客观性”或“客观真实”)是裁判文书中涉及证据审查问题所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词。我们利用“威科先行”数据库,检索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中判决理由部分涉及证据“三性”的语词使用情况。其中,使用了“合法性”的判决书是10513份,使用了“关联性”(或“相关性”)的判决书是11186份,使用了“真实性”(或“客观性”“客观真实”)的判决书是27356份。(见图2)真实性既是审查证据的要点,也是审查证据的难点。证据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有真有假,半真半假,司法人员要准确认定其是否真实,确非易事。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事实的认定错误往往都因为对证据的真实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一般来说,对证据真实性的审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证据来源的可靠性,其二是证据内容的可信度。所谓证据来源,即证据是如何形成的,或者是由谁提供的。分析证据来源的可靠性,就是要分析证据在形成过程中是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就是要分析提供证据者有无影响证据内容可信度的因素,包括证据提供者的能力、知识、身份、动机等。所谓证据内容,即证据所反映的人、事、物的情况。司法人员在分析证据内容的可信度时应该考察证据内容的可能性、一致性、合理性、详细性等情况。

理由,比例,嫌疑人,完整性


就单个证据而言,证据的充分性一般都要求证据的内容具有完整性,法律也对此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例如,《刑事诉讼法》第123条就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录音录像的问题做出了规定。其第2款就明确规定:“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47)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修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多次提到证据内容的完整性,例如,第44条规定了摘录文件或材料的完整性,第63条规定了当事人陈述内容的完整性。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删改或损坏,所以司法人员在审查电子证据时要特别注意其完整性。在前文统计的15部涉及证据审查认定的刑事法律法规中,提到要审查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共有38处。物证的完整性也会影响到证据的证明力。例如,侦查人员在某盗窃现场的中心部位提取到一枚不完整的指纹印,可供鉴定的细节特征只有8个。经过与嫌疑人的指纹样本进行比对,刑事技术人员认为这8个细节特征是吻合的。但是,这个比对结果并不能充分证明该现场指纹印就是该嫌疑人所留。另外,物证具有“双联性”的特点,一方面联系案件事实,一方面联系嫌疑人。例如,司法人员在审查上述指纹证据时,一方面要确认其与犯罪事实的联系,即推断该指纹印是不是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留下的;另一方面要确认其与嫌疑人的联系,即鉴定该指纹印与嫌疑人的指纹是否同一。如果“双联性”不完整,该物证就不能充分证明案件事实,而确认物证的“双联性”出现误差就可能导致错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证据客观性批判[J]. 张保生,阳平.  清华法学. 2019(06)
[2]《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 戴长林,刘静坤,朱晶晶.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2)
[3]关于证据法基本概念的一些思考[J]. 陈瑞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3)
[4]证据的采纳和采信——从两个“证据规定”的语言问题说起[J]. 何家弘.  法学研究. 2011(03)
[5]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J]. 何家弘,刘晓丹.  中国司法鉴定. 2002(01)
[6]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 何家弘.  法学研究. 1999(05)
[7]刑事诉讼证据属性新辨[J]. 何家弘.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8(06)
[8]论证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J]. 吴家麟.  法学研究. 1981(06)



本文编号:3049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049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