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侵权诉讼中救助措施的证据适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01:21
  近年来,因搀扶倒地老人而被起诉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时间好人难当,原本善意的见义勇为,如今却很可能引火烧身。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并不缺少社会道德观念,关键是如何为这些道德观念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援。本文以两则案例引出论题,讨论主动实施救助的事实能否作为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归属的证据使用。文章主要以证据能力理论为背景,通过对两大法系证据采信制度的比较,总结归纳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影响证据能力的因素,并以此为据,探讨侵权诉讼中救助措施的证据采信问题。本文主张排除救助措施用来证明侵权责任归属的证据能力,切断救助行为与侵权责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如何规制其证据能力提供路径分析,企图从法律上为施救者设置避风港,为施救行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救助措施作为证明侵权事实的思考
    (二) 侵权诉讼中“救助措施”的界定
二、 两大法系关于救助措施采信问题的比较分析
    (一) 两大法系中证据能力评判的模式
        1. 证据资料的法庭准入宽严有异
        2. 证据采信过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同
        3. 证据能力评判重心的逐渐融合
    (二) 两大法系证据能力评判模式的制度基础
        1. “陪审员审”与“法官审”
        2. 集中审理与分散审理
        3. 证据收集主体不同
    (三) 两大法系侵权诉讼中对待救助措施态度的价值考量
        1. 追求案件事实
        2. 保障更高位阶的价值
        3. 维护社会公益、公共政策
        4. 保障诉讼效率
三、 侵权诉讼中排除救助措施成为适格证据的理论探讨
    (一) 排除救助措施的证据能力的理论基础
        1. 基于公共政策的衡量
        2. 基于效益的衡量
        3. 基于人类行为模式的衡量
        4. 基于道德因素的衡量
    (二) 排除救助措施证据能力的价值导向
        1. 避免社会道德的退化
        2. 注重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
        3. 维护法律统一性、权威性
四、 排除救助措施证据能力的路径分析
    (一) 调整方式的选择
    (二) 排除范围的界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0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0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