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答程序论
发布时间:2021-03-30 22:48
自1960年以来,为了保证当事人权益最大限度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各国掀起了“接近司法运动”(Access to Justice Movement)1的浪潮,被喻为“民事诉讼程序启动钥匙”2的诉答程序在此后的民事诉讼改革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3。诉答程序是指在诉讼初期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与答辩状明示其主张,以求获得裁判支持,并以文书的方式相互进行抗辩的诉讼程序。作为整个诉讼程序的开端,诉答程序直接决定了当事人接近司法的门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法律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均已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诉答程序,英美国家历经上百年,完成了从普通法诉答到现代诉答的制度更迭。本文在研究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诉答程序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和立案登记制度施行的背景,对我国诉答程序的立法与司法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由于司法体制、法律理念、程序设置等原因导致未设立真正的诉答程序,存在立法中起诉与答辩制度不完备、司法中恶意诉讼、证据突袭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进程形成阻碍。因此,如何构建我国的诉答程序,以便充分发挥其全面展示当事人主张、初步固定争点、防止证...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诉答程序概述
2.1 诉答程序的概念界定
2.2 诉答程序的价值分析
2.2.1 公正价值
2.2.2 效率价值
2.3 诉答程序的功能探讨
2.3.1 全面展示当事人主张,为后续审理奠定基础
2.3.2 固定争点,以此提高庭审效率
2.3.3 促进当事人和解
2.3.4 防止证据突袭
2.3.5 助推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大法系诉答程序考察
3.1 英美法系的诉答程序
3.1.1 英国
3.1.2 美国
3.2 大陆法系的诉答程序
3.2.1 德国
3.2.2 日本
3.3 两大法系之比较与借鉴
3.3.1 关于起诉
3.3.2 关于答辩
3.3.3 关于配套制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民事起诉与答辩制度的制度现状
4.1 立法现状
4.1.1 起诉制度的立法现状
4.1.2 答辩制度的立法现状
4.2 司法现状
4.2.1 起诉制度的司法现状
4.2.2 答辩制度的司法现状
4.3 问题与成因分析
4.3.1 功能定位存在偏差
4.3.2 起诉条件不合理
4.3.3 答辩制度缺乏强制性
4.3.4 管辖权异议的任意提起
4.3.5 配套制度的缺失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构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立法建议
5.1 确定立法理念
5.2 重新定位起诉状和答辩状之功能
5.3 完善起诉制度
5.3.1 调整起诉条件的设置
5.3.2 将事实和理由具体化
5.4 完善答辩制度
5.4.1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5.4.2 规范答辩状的内容
5.5 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5.5.1 建立诉答文书修改与补充制度
5.5.2 建立诉答文书真实性规则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庭审的优质化[J]. 胡建萍,曾耀林.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9)
[2]民事庭审程序优质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汤维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审理程序对接的功能性反思与建构——从比较法的视野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J]. 毕玉谦. 比较法研究. 2012(05)
[4]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J]. 傅郁林. 法学家. 2011(01)
[5]主张的具体化研究[J]. 占善刚. 法学研究. 2010(02)
[6]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J]. 张卫平. 法学研究. 2009(06)
[7]德国民事诉讼程序电子化及其合法化与“E—民事诉讼法”之特殊规则[J]. Peter Gilles,张陈果.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07(00)
[8]民事诉讼中的诉答程序探究[J]. 熊跃敏.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9]“立案登记制”能否穿越现实屏障[J]. 夏敏. 中国审判. 2007(01)
[10]民事诉讼起诉要件与诉讼系属之间关系的定位[J]. 毕玉谦.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论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答辩制度的完善[D]. 张兰芳.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完善[D]. 汪枝丽.安徽大学 2013
[3]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之完善[D]. 张慧斌.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简论英美民事诉答程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 车芳芳.苏州大学 2010
[5]诉权滥用及其规制[D]. 刘明堂.西南政法大学 2010
[6]论我国民事起诉与答辩制度的完善[D]. 汪川.西南政法大学 2008
[7]民事诉讼诉答程序研究[D]. 祁广燕.中国政法大学 2008
[8]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制度探析[D]. 常书燕.中国政法大学 2006
[9]从英美民事诉讼诉答程序看我国起诉讼与受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 吕丽群.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0292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诉答程序概述
2.1 诉答程序的概念界定
2.2 诉答程序的价值分析
2.2.1 公正价值
2.2.2 效率价值
2.3 诉答程序的功能探讨
2.3.1 全面展示当事人主张,为后续审理奠定基础
2.3.2 固定争点,以此提高庭审效率
2.3.3 促进当事人和解
2.3.4 防止证据突袭
2.3.5 助推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大法系诉答程序考察
3.1 英美法系的诉答程序
3.1.1 英国
3.1.2 美国
3.2 大陆法系的诉答程序
3.2.1 德国
3.2.2 日本
3.3 两大法系之比较与借鉴
3.3.1 关于起诉
3.3.2 关于答辩
3.3.3 关于配套制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民事起诉与答辩制度的制度现状
4.1 立法现状
4.1.1 起诉制度的立法现状
4.1.2 答辩制度的立法现状
4.2 司法现状
4.2.1 起诉制度的司法现状
4.2.2 答辩制度的司法现状
4.3 问题与成因分析
4.3.1 功能定位存在偏差
4.3.2 起诉条件不合理
4.3.3 答辩制度缺乏强制性
4.3.4 管辖权异议的任意提起
4.3.5 配套制度的缺失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构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立法建议
5.1 确定立法理念
5.2 重新定位起诉状和答辩状之功能
5.3 完善起诉制度
5.3.1 调整起诉条件的设置
5.3.2 将事实和理由具体化
5.4 完善答辩制度
5.4.1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5.4.2 规范答辩状的内容
5.5 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5.5.1 建立诉答文书修改与补充制度
5.5.2 建立诉答文书真实性规则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事庭审的优质化[J]. 胡建萍,曾耀林.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9)
[2]民事庭审程序优质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汤维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审理程序对接的功能性反思与建构——从比较法的视野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J]. 毕玉谦. 比较法研究. 2012(05)
[4]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J]. 傅郁林. 法学家. 2011(01)
[5]主张的具体化研究[J]. 占善刚. 法学研究. 2010(02)
[6]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J]. 张卫平. 法学研究. 2009(06)
[7]德国民事诉讼程序电子化及其合法化与“E—民事诉讼法”之特殊规则[J]. Peter Gilles,张陈果.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07(00)
[8]民事诉讼中的诉答程序探究[J]. 熊跃敏.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1)
[9]“立案登记制”能否穿越现实屏障[J]. 夏敏. 中国审判. 2007(01)
[10]民事诉讼起诉要件与诉讼系属之间关系的定位[J]. 毕玉谦.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04)
硕士论文
[1]论立案登记制背景下答辩制度的完善[D]. 张兰芳.华东政法大学 2016
[2]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的完善[D]. 汪枝丽.安徽大学 2013
[3]论我国民事诉答程序之完善[D]. 张慧斌.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简论英美民事诉答程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 车芳芳.苏州大学 2010
[5]诉权滥用及其规制[D]. 刘明堂.西南政法大学 2010
[6]论我国民事起诉与答辩制度的完善[D]. 汪川.西南政法大学 2008
[7]民事诉讼诉答程序研究[D]. 祁广燕.中国政法大学 2008
[8]民事诉讼诉答程序制度探析[D]. 常书燕.中国政法大学 2006
[9]从英美民事诉讼诉答程序看我国起诉讼与受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 吕丽群.苏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10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1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