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庭前会议的规则构建

发布时间:2017-04-17 02:18

  本文关键词:刑事庭前会议的规则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3年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将庭前会议引入到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来作为起诉与庭审中间的过渡程序。庭前会议制度的创设,初衷是将刑事案件涉及到的程序性争议解决到庭前,以提高庭审效率,进一步促进刑事庭审实质化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新刑诉法关于庭前会议的规定出台时间较短,其规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不明确;决定效力不明;运行缺乏监督等方面。例如,关于庭前会议的主持人的“审判人员”的准确界定;对于“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的内涵范围等等内容,现行法律并未予以细化。另外对于诸如庭前会议的权利告知程序及启动程序等方面,法律并未予以规定;法律未赋予庭前会议决定确定的法律效力,从而限制了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功能的发挥;庭前会议监督的缺失,使得其运行的公正性存疑。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司法机关在适用庭前会议制度时造成了困惑,从而不利于庭前会议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庭前会议的实际适用率并不高,并不能有效发挥庭前会议的制度功能。有鉴于此,笔者在通过与国外先进立法国家的相关制度对比中,寻找到发展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完善的域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自身国情,通过庭前会议权利的告知程序、启动程序、程序运行、程序的监督、救济及相应的配套程序等方面,来对于我国庭前会议的完善提出发展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将庭前会议同国内外的相关程序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对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定位予以明确,并在定位的基础上,对刑事庭前会议的功能予以简要阐释;对于庭前会议的实施现状,笔者通过分析几位学者的调研报告,以东北地区、河北省、浙江省等地区的庭前会议实践情况作为样本,对于现阶段的庭前会议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反思;为有效解决该制度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对这些先进立法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总结,并提出对于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借鉴意义;在综合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实施状况的反思及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庭前会议启动程序、程序运行、程序的监督、救济及相应的配套程序等方面,对我国的刑事庭前会议适用规则予以建构,以期实现庭前会议功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刑事诉讼 庭前会议 规则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2
  • 一、刑事庭前会议的制度定位与功能12-17
  • (一) 刑事庭前会议的制度定位12-15
  • 1、与国内主要相关制度的对比分析12-13
  • 2、与国外相关制度的对比13-15
  • (二) 刑事庭前会议的功能15-17
  • 1、提高庭审效率15
  • 2、人权保障功能15-16
  • 3、确保庭审实质化16-17
  • 二、刑事庭前会议的实施现状及反思17-22
  • (一) 刑事庭前会议实施现状17-18
  • 1、东北地区刑事庭前会议实践17
  • 2、河北省刑事庭前会议实践17
  • 3、浙江省的刑事庭前会议实践17-18
  • (二)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8-22
  • 1、实际适用率低18-19
  • 2、参与主体不明确19
  • 3、决定效力不明19-20
  • 4、运行缺乏监督20-22
  • 三、域外庭前准备程序的概述及借鉴22-30
  • (一) 域外庭前准备程序的概述22-26
  • 1、普通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英、美)22-23
  • 2、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法、德)23-25
  • 3、混合型模式(日本)25-26
  • (二) 相关程序的评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6-30
  • 1、相关程序的评析26-27
  • 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7-30
  • 四、完善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规则的建议30-45
  • (一)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的启动程序30-34
  • 1、建立刑事庭前会议的告知程序30-31
  • 2、完善刑事庭前会议的启动程序31-34
  • (二) 程序运行34-41
  • 1、会议主持34-35
  • 2、组织形式35
  • 3、参与人35-36
  • 4、刑事庭前会议的处理事项36-38
  • 5、刑事庭前会议的具体流程38-40
  • 6、刑事庭前会议结果效力40-41
  • (三)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的救济程序41-42
  • 1、复议41
  • 2、寻求上一级法院解决41-42
  • (四) 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的监督42-43
  • 1、设置原因42
  • 2、监督主体及方式42-43
  • 3、监督事项43
  • (五)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的配套措施43-45
  • 1、完善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43-44
  • 2、对被告人帮助制度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参考政策法规50-51
  • 发表文章目录51-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3-54
  • 承诺书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飞;李峰;;庭前会议的效力及具体操作[J];法律适用;2013年06期

2 王路真;;庭前会议制度的实践运作情况和改革前瞻[J];法律适用;2013年06期

3 殷耀刚;;刑事庭前会议程序与检察监督[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4 陈光中;郭志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以实证调查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4年09期

5 王志刚;;庭前会议程序的检视与完善[J];河北法学;2013年12期

6 刘晶;;卷证并送主义下的公诉审查程序之构建——兼评《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第181条[J];河北法学;2014年06期

7 李斌;张云霄;;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与建构——以京沪两地的庭前会议实践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4年07期

8 王一辉;蒋红萍;;庭前会议程序的实施[J];人民司法;2013年21期

9 陈莉;蒋文玉;;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立法检视与改造[J];人民司法;2014年17期

10 周建华;;法国预审法官存废之争[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刑事庭前会议的规则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2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