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09:19

  本文关键词: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个人取证方式是在国际民商事诉讼程序中获取域外证据的重要手段。域外取证制度不仅要维护国家的公权力,同时也应兼顾当事人的私权利,而其中的个人取证制度正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私权利在国际民商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得到充分实现。本文以普遍的视角对个人取证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之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域外取证制度中引入个人取证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构建我国域外个人取证制度的思路和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方式的特点及其理论和制度基础。域外个人取证方式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不以国际司法协助的存在为前提,取证主体具有私权属性,以及采用直接的途径进行域外证据的调取活动等方面。域外个人取证方式运行的制度基础是审前证据开示制度,理论基础是当事人主义和利益平衡理论。第二部分论证了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的内容,从取证主体、取证对象和客体以及取证程序三个方面展开。个人取证的主体应是具有完全私权属性的国际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取证对象是国际民商事案件的他方当事人、证人及与案件有关的诉讼参与人或者案外第三人。取证客体的确定取决于证据本身的特有属性以及有关证据制度的强制性规定。个人取证程序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是内国人去域外取证的程序以及对域外形成证据的审查认定;另一方面是外国人到内国来调取证据的程序。第三部分对我国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引入个人取证制度进行了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由于我国相关的国内立法和缔约的国际条约中的规定均存在缺陷与不足,实践中个人取证方式的运用又呈现出无法可依的混乱现象,都使得引入个人取证制度具有必要性。同时,由于域外个人取证制度与我国国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个人取证制度相吻合,也与我国发展国际司法协助关系相配合,还与我国国际私法的灵活性发展趋势相契合,因而该制度的引入也具有可行性。第四部分对我国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的构建的思路和具体建议进行了集中论证。国内立法方面,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涉外编中应增加域外个人取证方式的相关规定。国际条约方面,对已经缔结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中的关于域外取证制度的规定做出补充说明,为两国间个人取证活动的进行提供条约上的依据;还应对我国加入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时做出的有关“审前证据开示程序”保留声明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表明我国承认域外个人取证方式的态度。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应从取证主体、取证对象及客体、取证程序三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域外取证 个人取证 当事人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13
【目录】:
  • 摘要4-6
  • Abrstrct6-10
  • 引言10-12
  • 1 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方式的特点及其理论和制度基础12-19
  • 1.1 个人取证方式的特点12-15
  • 1.1.1 不以国际司法协助关系的存在为前提12-13
  • 1.1.2 个人取证方式的主体决定着其私权属性13-14
  • 1.1.3 采用直接的取证途径14-15
  • 1.2 个人取证方式的理论和制度基础15-19
  • 1.2.1 理论基础:当事人主义和利益平衡理论15-17
  • 1.2.1.1 当事人主义15-16
  • 1.2.1.2 利益平衡理论16-17
  • 1.2.2 制度基础:审前证据开示制度17-19
  • 2 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的内容19-27
  • 2.1 个人取证的主体19-21
  • 2.1.1 当事人19-20
  • 2.1.2 诉讼代理人20-21
  • 2.2 个人取证的对象和客体21-23
  • 2.2.1 取证对象21-22
  • 2.2.2 取证客体22-23
  • 2.3 个人取证的程序23-27
  • 2.3.1 内国人在域外取证24
  • 2.3.2 外国人在域内取证24-25
  • 2.3.3 对个人所取证据的审查认定25-27
  • 3 我国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引入个人取证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7-34
  • 3.1 我国引入个人取证制度的必要性27-31
  • 3.1.1 我国关于域外取证的法律制度存在不足27-29
  • 3.1.1.1 国内立法中有关域外取证规定存在不足27-28
  • 3.1.1.2 国际条约中有关域外取证规定存在不足28-29
  • 3.1.2 我国关于域外个人取证方式的司法实践无法可依29-31
  • 3.2 我国引入个人取证制度的可行性31-34
  • 3.2.1 与我国国内民事诉讼中的个人取证制度相吻合31-32
  • 3.2.2 与我国发展国际司法协助关系相配合32-33
  • 3.2.3 与我国国际私法的灵活性发展趋势相契合33-34
  • 4 我国民商事证据域外调取中个人取证制度构建34-40
  • 4.1 承认个人作为域外取证的主体34-35
  • 4.2 明确域外个人取证的对象和客体35-36
  • 4.3 规定域外个人取证的程序36-40
  • 4.3.1 中国人在外国取证36-37
  • 4.3.2 外国人在中国取证37-38
  • 4.3.3 规范对个人域外所取证据的审查认定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张弘;从功能视角看证据的属性[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2 黄园;;对证据概念及特征的再认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3 何家弘;;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J];法学家;1996年06期

4 何家弘;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周惠博;;理论的突破 实践的先导——评《证据调查实用教程》[J];证据学论坛;2001年02期

6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7 谌宏伟;;“证据调查”之误读与重释[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莉;;网上证据新论[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9 何家弘;;证据调查制度的改良之策[J];法制资讯;2012年06期

10 裴苍龄;;形式证据观的终结——四论实质证据观[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程雷;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N];法制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专门调查体现审判职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孙远;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N];检察日报;2013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陈建平;安宁人依靠证据“打官司”[N];云南日报;2003年

7 齐树洁;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从司法鉴定到证据调查[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通过证据法则的司法人权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崔欣;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调查令制度之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红枫;行政处罚证据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军;身体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i吪

本文编号:315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5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