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对我国民事“诉调衔接”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21 09:01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民事“诉调衔接”机制的分析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的矛盾纠纷源源不断的涌至法院,使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审判压力。反思我国建国后的发展史,法院调解制度发展经历了以(1982年前)“调解为主”——(1982)“着重调解”——(1991年)“自愿、合法调解”——(2003年)“着重调解”——(2005年)“能调则调”——(2010年)“调解优先、调判结合”、(2012年)“先行调解”的一系列过程。法院诉讼具有公平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建立起一个功能上、程序上、效力上街接互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诉调衔接”机制能促进社会中多元化、复杂化的民事纠纷的解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平台,由于立法上没有对于“诉调衔接”机制进行明确的规定。所以本文从民事诉讼“诉调衔接”机制的涵义、渊源等基本概述开始分析,对域外的相关立法进行比较,在对我国民事诉讼“诉调衔接”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完善我国“诉调衔接”机制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今后司法实践中“诉调衔接”机制完善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调解 诉调衔接 多元化纠纷解决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序言6-7
  • 一、关于“诉调衔接”机制的概述7-19
  • (一)“诉调衔接”机制的涵义及发展7-9
  • 1、诉讼和诉讼调解的基本涵义7-8
  • 2、人民调解的基本涵义8
  • 3、“诉调衔接”机制的基本涵义8-9
  • (二)我国“诉调衔接”机制产生的渊源9-13
  • 1、“诉调衔接”机制的历史渊源9-10
  • 2、“诉调衔接”机制产生的时代渊源10-12
  • 3、我国“诉调衔接”机制产生的相关法律渊源12-13
  • (三)“诉调衔接”机制类型及效力13-17
  • 1、“诉调衔接”的类型13-16
  • 2、“诉调衔接”机制的司法确认16-17
  • (四)“诉调衔接”机制的价值17-19
  • 1、“诉调衔接”机制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重要渠道17-18
  • 2、“诉调衔接”机制是弥补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要求18
  • 3、“诉调衔接”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18-19
  • 二、我国“诉调衔接”机制存在的问题19-25
  • (一)“诉调衔接”机制法律规范不完善,操作困难19-21
  • 1、相关立法缺失,法律依据不充分19-20
  • 2、诉前调解随意性大,程序规制不力20
  • 3、诉调衔接不顺畅,成效不显著20-21
  • (二)“诉调衔接”机制在司法确认中存在的问题21-24
  • 1、司法确认的性质不明确21
  • 2、司法确认的受案范围不明确21-22
  • 3、司法确认程序启动的随意性22
  • 4、司法确认的审查标准不统一22-23
  • 5、司法确认救济程序缺陷23-24
  • (三)实施“诉调衔接”机制的保障不健全24-25
  • 1、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24
  • 2、经费、待遇缺乏充分保障24-25
  • 3、考评机制不健全25
  • 三、“诉调衔接”机制的域外制度研究25-28
  • (一)国外相关制度的介绍25-27
  • 1、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25-26
  • 2、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26
  • 3、日本的调停制度26-27
  • 4、中国台湾地区的诉前民间调解制度27
  • (二)各外法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7-28
  • 四、我国“诉调衔接”机制的完善28-33
  • (一)加强“诉调衔接”机制的规范化28-29
  • 1、完善“诉调衔接”机制的立法28
  • 2、规范“诉调衔接”机制28-29
  • 3、建立诉前调解程序约束机制29
  • (二)完善“诉调衔接”机制有效司法确认29-31
  • 1、明确司法确认的性质29-30
  • 2、明确司法确认的范围30
  • 3、规范司法确认程序的启动30
  • 4、统一司法确认的审查范围30-31
  • 5、完善司法确认救济程序31
  • (三)完善“诉调衔接”机制保障31-33
  • 1、健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31-32
  • 2、实现经费、待遇衔接与保障32
  • 3、完善考评机制32-33
  • 结语33-34
  • 注释34-36
  • 参考文献36-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潘剑锋;;民诉法修订背景下对“诉调对接”机制的思考[J];当代法学;2013年03期

4 李银平;雷莹莹;;浅析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衔接的几个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民事“诉调衔接”机制的分析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19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