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刑事再审事由中新证据的规范适用

发布时间:2021-06-02 21:15
  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由于对事实认定之概率真理性认识不足),使得刑事再审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非常重要的救济程序,而且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性和价值取向性。新证据作为最常见的再审事由,即可以调和实体真实与裁判确定力的冲突,又可以实现再审的权利救济和保障人权功能,是刑事再审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立法对新证据的规定过于简单,同时“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指导思想也存在滞后性,审查程序又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使得新证据的适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欠缺,实践中产生许多问题。本文以研究新证据的适用现状为出发点,同时借鉴和比较他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最后对新证据适用的相关制度构建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对未来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重构做出有益探索。论文的主体分为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概述我国新证据的总体情况,共分为四个部分阐述。一对新证据的定义和立法规定进行说明;二分析新证据的两个核心特征“崭新性”和“显著性”,并针对“崭新性”举出四个例子,针对“显著性”重点介绍两个评价方法;三介绍新证据的功能和价值;四总结新证据的整体情况。第二章主要对域外部分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新证据的适用情况进行考察,共分为四个部分说明。一介绍多样化的...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证据概述
    一、新证据的定义和立法规定
    二、新证据的核心特证
        (一)“崭新性”
        (二)“显著性”
    三、新证据的重要性
        (一)权利救济和人权保障
        (二)限制二次追诉权的滥用
        (三)平衡指导思想和再审初衷的冲突
        (四)调和再审法安定性和公正性的冲突
    四、小结
第二章 域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新证据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考察
    一、多样的价值选择
        (一)绝对的有利被告人理念
        (二)折中的有利被告人理念
        (三)两种理念的比较
    二、法律条文做规范解释
        (一)大陆法系
        (二)普通法系
        (三)比较分析
    三、阳光下的审查程序
        (一)设立独立的审查机构
        (二)合理的审查标准
        (三)公开听证制度
        (四)比较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与域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新证据适用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偏差
        (一)“确有错误”证明标准的机械性局限
        (二)严苛的审查标准
    二、新证据的适用未做区分
        (一)有利被告人的新证据难以采纳
        (二)不利被告人的新证据易采信
    三、职权主导模式不受监督
        (一)申诉难
        (二)二次追诉频繁
    四、小结
第四章 分析我国新证据适用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立法的滞后性
    二、指导思想失位
        (一)片面追求实体真实
        (二)再审沦为纠错程序
    三、审查程序不合理
        (一)审查机关缺乏监督
        (二)审查程序不公开
    四、小结
第五章 引入有利被告人理念
    一、内涵和价值
    二、以有利被告人理念为指导将新证据区分为有利被告人和不利被告人
        (一)有利被告人的新证据
        (二)不利被告人的新证据
    三、证明标准从“确有错误”到“合理怀疑”
        (一)“确有错误”标准受到批评
        (二)“可能有错”标准范围太大
        (三)“合理怀疑”标准更具操作性
    四、小结
第六章 构建新的审查制度
    一、采取“盖然性”审查标准
    二、设立新证据审查委员会
        (一)以立法的形式强化职权的独立性
        (二)赋予广泛的调查权限
        (三)审查应当积极主动
    三、构建听证制度
        (一)引进质证规则
        (二)具体程序设计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地区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J]. 高通.  台湾研究集刊. 2019(02)
[2]刑事再审请求审的证据审查模式[J]. 李子龙.  交大法学. 2019(01)
[3]刑事错案申诉再审制度实证研究[J]. 何家弘,刘译矾.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06)
[4]台湾刑事再审新法介评[J]. 罗秉成.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5(06)
[5]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的西方经验及其借鉴——以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为参照[J]. 詹建红.  法学评论. 2015(02)
[6]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检讨[J]. 李训虎.  政法论坛. 2014(03)
[7]聂树斌案法理研判[J]. 龙宗智.  法学. 2013(08)
[8]再审程序的理解与适用——兼评《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程序的修改[J]. 陈卫东,杜磊.  法学杂志. 2012(05)
[9]完善刑事再审程序若干问题探讨[J]. 江必新.  法学. 2011(05)
[10]刑事再审新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思考[J]. 花玉军,王成.  法律适用. 2010(06)

博士论文
[1]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 李哲.中国政法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新证据”的审查认定[D]. 马丽莎.黑龙江大学 2018
[2]论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的认定[D]. 杨彬.湘潭大学 2016
[3]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问题研究[D]. 杨惠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6
[4]英国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再审审查程序研究[D]. 钱兆宁.苏州大学 2014
[5]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 红梅.中国政法大学 2006
[6]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D]. 李军停.郑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0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10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