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电子监听的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21-06-08 17:42
  如何对侦查行为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完成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任务,不仅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也是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本文通过研究电子监听行为,探讨其如何有效地受到法律规制,使其在法制、透明原则下合理有序地使用,并探讨电子监听行为所获取的证据的使用,不仅对刑事诉讼法学中侦查行为程序性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证据法学理论的丰富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电子监听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围绕一是通过研究电子监听手段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运用中可能带来的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负面效果,探讨为什么要对电子监听手段进行法律控制;二是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各国对电子监听行为实施法律控制的主要内容;三是对法律控制电子监听行为的法定程序、条件和范围进行研究;四是研究电子监听资料的证据能力问题,研究对电子监听资料证据能力的判断规则,以有效利用电子监听资料;最后是研究我国对电子监听手段如何实施法律控制,以达到既侦查犯罪,又保护权利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电子监听可以有限制性地在犯罪侦查中使用,但要对其使用的范围、条件、程序作出严格的规定;电子监听行...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电子监听基本法理
    1.1 电子监听的概念
    1.2 电子监听的价值考量
        1.2.1 监听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1.2.2 电子监听与公民言论、通信自由、隐私权及住宅不受侵犯权的冲突
        1.2.3 电子监听权益之均衡
    1.3 电子监听的基本原则
        1.3.1 法律保留原则
        1.3.2 必要性原则
        1.3.3 比例性原则
        1.3.4 相关性原则
        1.3.5 司法审查原则
        1.3.6 司法救济原则
第二章 我国电子监听的现状考察
    2.1 我国电子监听立法层面的考察
    2.2 我国电子监听实践层面的考察
第三章 我国电子监听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3.1 我国电子监昕制度存在的问题
        3.1.1 电子监听法律依据不充分,法律界定不清晰
        3.1.2 电子监听的程序制定过于笼统,不具体
        3.1.3 缺乏对监听资料保存与销毁的规定
        3.1.4 缺乏必要监督
        3.1.5 对于不当监听,当事人完全缺乏救济渠道
    3.2 我国电子监听制度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 我国电子监听的立法完善
    4.1 国外电子监听的立法模式考察
        4.1.1 诉讼法律模式考察
        4.1.2 综合法律模式考察
        4.1.3 专门法律模式考察
    4.2 我国电子监听的立法模式的选择
    4.3 我国电子监听的实体层面的完善
        4.3.1 电子监听的条件
        4.3.2 电子监听的适用范围
    4.4 我国电子监听的程序层面的完善
        4.4.1 监听的申请
        4.4.2 监听的审查决定
        4.4.3 监听的执行
        4.4.4 监听的结束
        4.4.5 监听资料的使用及处理
        4.4.6 对不当电子监听手段的救济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资料(含译著)
    二、外文资料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冲突与平衡问题——实体正义、程序正义与程序效率的价值评析[J]. 贾文鹏.  理论探索. 2005(01)
[2]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J]. 何家弘.  法学杂志. 2004(06)
[3]监听问题立法研究[J]. 李明.  法学. 2004(07)
[4]论监听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J]. 彭勃.  法商研究. 2002(06)
[5]刑事诉讼法构建的基本价值及缺陷分析[J]. 杨晓平,周桂党.  兰州大学学报. 2002(05)
[6]论刑事诉讼中的“监听”[J]. 王琳.  人民检察. 2002(09)
[7]国外的秘密监听立法[J]. 陈永生.  人民检察. 2000(07)

硕士论文
[1]论监听的正当性及其限度[D]. 李焱.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18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18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