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公证机构的法律地位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公证机构的法律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早在十余年前,公证机构性质就是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当时国家仍未出台一部统一规范公证制度的法律文件,我国公证制度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200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正式出台,但立法者对“公证机构性质为何?”这一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只以“证明机构”一词以蔽之。时至今日,我国事业单位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清理“运动”。在此背景下,梳理我国公证机构改革进程、总结改革经验、探索我国公证机构的发展方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笔者拟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公证机构性质为何?”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考察与论述。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简单介绍我国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纵向梳理了我国近现代公证机构性质的演变,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公证机构性质较为模糊的当代问题。第二章节,为解决该问题,对决定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关键问题——公证权的性质进行论述,进而讨论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的应然状态。第三章节,对拉丁公证制度与英美公证制度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公证机构(公证人)性质与组织形式进行研究。第四章节,根据第二章节与第三章节的研究成果,探析与我国公证权及公证机构性质相适应的公证机构组织形式。进而对我国公证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就管理体制跟不上公证机构发展步伐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从“法定机构”与“第三部门”的角度,对未来公证机构的发展走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司法 公证权 公证机构性质 公证机构组织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4
- 一、问题的提出11
- 二、研究背景11-12
- 三、研究意义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一)文献研究法12-13
- (二)比较研究法13
- (三)历史分析法13
- 五、本文创新点13-14
- 第一章 我国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14-22
- 一、公证的概念14
- 二、公证制度的西方起源14-15
- 三、我国古代公证制度的初创与发展15-17
- 四、我国近现代公证机构的性质演变及现状17-22
- (一)法院兼办公证时期17-18
- (二)法院兼办公证与专设公证处并行时期18-19
- (三)相对单一的国家行政机关时期19
- (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合作制并存时期19-20
- (五)《公证法》对于公证机构性质定位的回避——导致公证行业体制混乱的局面20-22
- 第二章 我国公证机构的性质22-31
- 一、理论界对公证权性质持有的不同观点22-25
- (一)不同观点的梳理22-24
- (二)小结24-25
- 二、笔者观点——公证权是一种辅助性的准司法权25-27
- (一)司法的起源25-26
- (二)司法外延逐步扩展——将公证包罗其中26-27
- (三)司法权力的社会化27
- 三、公证权的特性27-28
- (一)非诉性与预防性28
- (二)公信性28
- 四、公证机构的性质28-30
- (一)非行政性29
- (二)司法性29-30
- (三)公益性与非盈利性30
- (四)中立性30
- 五、小结30-31
- 第三章 域外公证机构性质扫描31-41
- 一、法国公证人性质及公证机构组织形式31-33
- (一)法国公证人的双重属性31-32
- (二)法国公证机构的多样性32
- (三)小结32-33
- 二、德国公证人的性质和公证机构组织形式33-35
- (一)德国公证人的性质33-34
- (二)德国公证人类型的多元化34-35
- (三)德国公证机构种类的多元化35
- (四)小结35
- 三、日本公证人的性质与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35-36
- (一)日本公证人的性质35-36
- (二)日本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36
- 四、英国公证人性质与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36-37
- 五、美国私权自治下的公证人性质37-39
- (一)公证人是绝对的自由职业者38
- (二)私权自治下公证行为存在的价值38
- (三)小结38-39
- 六、我国台湾地区公证人性质与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39-40
- (一)台湾公证人性质与类型的多样性39
- (二)台湾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39-40
- 七、总结40-41
- 第四章 我国公证机构的组织形式及其展望41-52
- 一、单一行政体制探析41-42
- 二、单一合伙(合作)制探析42-43
- 三、单一事业单位体制探析43-44
- 四、完善“两结合”公证管理体制44-48
- (一)从单一行政管理到“两结合”管理体制44-45
- (二)“两结合”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职能概述45-46
- (三)我国“两结合”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及笔者建议46-47
- (四)小结47-48
- 五、公证机构改革的新方向48-52
- (一)法定机构模式48-49
- (二)第三部门模式49-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公证机构有必要实行“规模管理,分散执业”[J];中国公证;2006年10期
2 刘立斌;;从北京市公证机构名称改革说开去[J];中国公证;2006年06期
3 李新辉;;设区的中等城市如何设立公证机构[J];中国公证;2006年03期
4 李全一;;公证机构的非营利性质[J];中国公证;2006年01期
5 张晓丽;;公证机构战略研究系列之一 公证机构战略思考的起点[J];中国公证;2007年09期
6 张晓丽;;公证机构战略研究系列之三 五力模型分析——公证机构战略系列谈[J];中国公证;2007年11期
7 ;奶粉退货索证可找公证机构[J];中国公证;2008年10期
8 朱应平;;给公证机构介入村委会选举泼点冷水[J];山东人大工作;2009年01期
9 ;江苏省丹阳市公证机构积极为“三农”保驾护航[J];中国司法;2009年03期
10 蔡煜;;公证机构核实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伯海;;美国:哪类期刊势头看好[A];中国期刊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马望;张更全;;论公证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伟杰;我国公证机构每年办证1000万件[N];工人日报;2013年
2 谭艺婷 雍志生;我市公证机构半年办证过万[N];镇江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赵杰;公证法:公证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坤;公证机构性质首次得到明确[N];法制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霍仕明;公证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N];法制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石国胜;公证机构,如何定性?[N];人民日报;2005年
7 李薇薇;今年我国将推进公证机构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于呐洋;确保公证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N];法制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武建中 本报通讯员 武文;太原成功调整公证机构设置[N];法制日报;2006年
10 岳忠文 本报记者 钟振宇;全省公证机构大调整[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我国公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探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双;秦皇岛市公证机构的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郭芳琼;潇湘公证处主任挪用提存款案评析[D];湖南大学;2016年
4 田世枫;试论我国公证机构的法律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5 戴辉利;我国公证机构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柴宇;我国公证机构的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郝丹;公证机构质量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8 刘淼;建立我国农村地区公证机构的设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明月;我国公证机构侵权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刘星志;行政身份的社会化[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公证机构的法律地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2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