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诉讼中亲属作证豁免权

发布时间:2021-07-24 07:28
  亲属作证豁免权,在学界还有另外一个称谓即亲属拒证权,具有广义的人权属性,且因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在我国古代以及当今世界各国都具有着茂盛的生命力。我国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确立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作为证人强制到庭的例外情形,学界简而言之为亲属拒绝作证权利的“出庭豁免”模式。“出庭豁免”模式在新《刑事诉讼法》的确立标志着亲情伦理普世价值的回归,是立足于权利本位的价值选择,是民间话语长期呼唤与官方现行法律思维、部门利益博弈后形成的一项“打折性”权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亲属证人“出庭豁免”模式在适用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突出表现在路径与目的、亲属证人权利与被告人权利、形式与实质的三大矛盾,而且运行中存在法律适用阶段不完整、适用主体范围过窄、是否具有例外情形不明确、保障和救济措施缺乏等问题。受困于经济成本和权力运行之间的博弈,同时长期的“国家主义”理念和传统的“结果主义”思维方式阻碍了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全面确立,“出庭豁免”的打折式立法,成为了保障人伦亲情自然天性的拦路虎。凡此,要在体现权利本位和循序渐进原则下,对我国的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予以完善,明...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3. 研究方法
1 亲属作证豁免权概述
    1.1 亲属作证豁免权概念和内涵
    1.2 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历史描述——“亲亲相隐”制度
    1.3 亲属作证豁免权的古今比较
    1.4 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1.4.1 亲属作证豁免制度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
        1.4.2 亲属作证豁免制度兼顾人伦亲情
        1.4.3 亲属作证豁免制度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2 我国亲属作证豁免权的现状及问题
    2.1 2012年刑诉法第188条解析
    2.2 2012年刑诉法第188条的立法意义
    2.3 2012年刑诉法188条存在的问题
        2.3.1 出庭豁免与如实陈述的矛盾
        2.3.2 保护亲情与保护“质证权”的矛盾
        2.3.3 保护亲情与维护正义的矛盾
3 亲属作证豁免权之域外考察及实证分析
    3.1 亲属作证豁免权域外模式
    3.2 亲属作证豁免权实证分析
4 完善我国亲属作证豁免权体系的思考
    4.1 总体原则
        4.1.1 权利本位原则
        4.1.2 循序渐进原则
    4.2 调整亲属作证豁免权的法律体系定位
    4.3 界定亲属作证豁免权适用主体和范围
    4.4 明确亲属作证豁免权实现的路径方式
        4.4.1 建立告知程序
        4.4.2 建立申请程序
        4.4.3 建立审核确认程序
        4.4.4 完善其他相关程序
    4.5 建立亲属作证豁免权救济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亲属拒证权的中国模式与反思[J]. 谢登科.  江汉论坛. 2017(07)
[2]论《刑事诉讼法》中亲属拒证权的性质及其制度完善[J]. 葛晓敏.  法制与社会. 2017(07)
[3]困境与突破: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反思[J]. 谢登科.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4)
[4]“作证却免于强制出庭”抑或“免于强制作证”? 《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的法教义学分析[J]. 李奋飞.  中外法学. 2015(02)
[5]“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 李拥军.  中国法学. 2014(06)
[6]亲属拒证权制度与亲属伦理结构关系研究[J]. 吕晓刚.  证据科学. 2014(04)
[7]论亲亲得相首匿的价值[J]. 唐路阳.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3)
[8]亲属作证制度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及启示[J]. 何邦武.  中国法学. 2014(03)
[9]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建构[J]. 王海军.  中国司法. 2014(03)
[10]论不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评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188条[J]. 刘昂.  证据科学. 2014(01)



本文编号:3300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00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