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认知的理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5 14:12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时间的一维性、证据的有限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不可能原模原样的展现在法官面前。自由心证制度下法官对案件经过审理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事实认定的三种状态,即事实为“真”、事实为“伪”和事实“真伪不明”三种状态,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作为事实认定的灰色地带是案件事实认定必然会出现的状态,传统的裁判三段论只能处理小前提符合大前提的模式,也即案件事实为“真”和“伪”的情形,当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裁判三段论却无法发挥其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德国学者罗森贝克提出当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应当诉诸证明责任规范作出裁判。罗森贝克理论的引进对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期有学者纷纷撰文质疑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笔者通过梳理认为学者们通过四个方面提出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质疑甚至否定,分别是比较法层面、学说层面、立法层面和实践层面。本文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基本认知入手,以期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分析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出现的原因和前提条件,得出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在案件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性;再梳...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基本认知
    2.1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内涵界定
        2.1.1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中“事实”的范围框定
        2.1.2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中“不明”的标准认定
    2.2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出现的原因
        2.2.1 人类认识能力局限性之必然
        2.2.2 自由心证制度之使然
        2.2.3 证据裁判主义之本然
        2.2.4 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之实然
    2.3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出现的前提条件
        2.3.1 原告方提出有说服力的事实主张
        2.3.2 被告方提出实质性的事实反主张
        2.3.3 原、被告双方争议的事实有证明之必要
        2.3.4 穷尽所有允许的证明手段法官无法形成心证
        2.3.5 口头辩论终结时心证依然无法形成
第3章 对学界质疑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存在观点的概述
    3.1 比较法中对案件事实的相异处理
        3.1.1 大陆法系国家的“三分式”证明模式
        3.1.2 英美法系国家的“二分式”证明模式
    3.2 学说层面的质疑
    3.3 立法的态度
    3.4 司法实践中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处理方式
第4章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存在的现实性和必然性分析
    4.1 针对比较法层面质疑的回应
    4.2 针对学说层面质疑的回应
    4.3 立法中关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规定的思考
    4.4 针对实践层面质疑的回应
第5章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之应对措施及其克服
    5.1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应对措施之比较分析
        5.1.1 运用调解手段处理案件事实“真伪不明”
        5.1.2 通过自由心证制度化解案件事实“真伪不明”
        5.1.3 诉诸证明责任规范克服案件事实“真伪不明”
    5.2 优化克服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应对措施之设想
        5.2.1 严格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
        5.2.2 切忌随意诉诸证明责任规范裁判
        5.2.3 合理运用经验法则
        5.2.4 照顾社会普遍感受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证明责任“规范说”理论重述[J]. 胡学军.  法学家. 2017(01)
[2]论“事实真伪不明”命题的抛弃[J]. 欧元捷.  政治与法律. 2016(11)
[3]证明责任理论的证据语境批判[J]. 许尚豪.  政治与法律. 2016(11)
[4]“真伪不明”在我国民事证明制度中确实存在么?[J]. 曹志勋.  法学家. 2013(02)
[5]对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理论反思[J]. 张家骥.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02)
[6]论美国法上的证明责任——以诉讼程序为视角[J]. 刘哲玮.  当代法学. 2010(03)
[7]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J]. 郑世保.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8]事实推定:事实认定困境克服之手段[J]. 王学棉.  清华法学. 2009(04)
[9]关于民事证明上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的基本界定与认知[J]. 毕玉谦.  证据科学. 2008(06)
[10]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评价的实践互动与制度协调[J]. 段后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硕士论文
[1]事实真伪不明与证明责任[D]. 贾冬郑.河南大学 2010
[2]论民事诉讼事实真伪不明的防范与应对[D]. 管舒.西南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62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362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