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反思与制度重构

发布时间:2021-10-27 09:45
  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实质是犯罪损害追诉方式的公私合一,该制度设计混淆了公益和私益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导致两种权益保护相互冲突进而对刑事司法结果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公私分离是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当然制度选择,其立法对策主要包括在刑事立法中确立被害人为特殊诉讼参与人、废除被害人在刑事审判中就定罪量刑发表意见的权利、废止被害人刑事自诉权和切断其引起刑事二审、再审的程序路径。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举措,如允许被害人对其物质和精神损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2020,3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被害人当事人化的理论误区
三、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制度重构
四、刑事被害人去当事人化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判中心与被害人权利保障中的利益衡量[J]. 胡铭.  政法论坛. 2018(01)
[2]犯罪被害人地位的变迁及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J]. 刘东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7(02)
[3]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论纲[J]. 杨正万.  中外法学. 2007(02)
[4]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与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探讨[J]. 满铭安,洪星.  河北法学. 2006(11)
[5]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陈瑞华.  中国法学. 2006(05)
[6]论我国刑法中刑事被害人保护的缺失——兼及检察机关公诉权与刑事被害人保护的利害冲突[J]. 杜永浩.  政法学刊. 2003(03)
[7]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地位之研讨[J]. 周国均,宗克华.  河北法学. 2003(01)
[8]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及其保障[J]. 杨旺年.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6)
[9]刑事诉讼中的诉权初探[J]. 徐静村,谢佑平.  现代法学. 1992(01)



本文编号:3461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461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