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可采性研究 ——以生理心理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04 09:27
  品格证据是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品格证据由于涉及对当事人品格的审查,以及品格证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见,品格证据在实践中理应受到严格控制。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品格证据原则上应当排除,但是性犯罪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属于例外。从价值和科学两个维度识别可采性。当前学术界主要是基于价值方面的考虑而采纳,从政策角度出发认为性犯罪案件需要严厉打击、性犯罪案件证据较少,案件不易侦破,引入品格证据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对相关证据存在辅助作用等。至于科学维度,从生理心理学这一视角进行分析,从生理心理学视角对品格证据在性犯罪中的运用寻找另外的合理依据。性犯罪人性激素含量存在较高的可能性;精神障碍可能导致性犯罪,尤其是针对儿童事实的性犯罪中,被告人存在异常性癖好的现象;探讨染色体异常与性犯罪是否有影响等。性犯罪生理上的特征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自私、侵犯的心理倾向,加上自身的抑制能力较差,对性犯罪人实施性犯罪和性侵犯行为有较大影响。并且研究发现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有较高的重复性,即再犯的可能性较大。通过对生理心理学上的研究,即生理-心理-行为模式,为性犯罪中采纳被告人的品格证据...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3.1 跨学科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品格证据规则的基本理论
    2.1 “品格”的概念与特征
        2.1.1 “品格”的界定与判断
        2.1.2 “品格”的特征
    2.2 品格证据的来源与定义
        2.2.1 品格证据的来源
        2.2.2 品格证据的定义
    2.3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及理论依据
        2.3.1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来源
        2.3.2 品格证据原则上排除的理由
            2.3.2.1 品格证据基于价值的排除
            2.3.2.2 品格证据基于事实的排除
    2.4 品格证据排除规则例外的情形之一:性犯罪被告人的品格证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关联性与可采性
    3.1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关联性
        3.1.1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在事实上的关联性
        3.1.2 性犯罪被告人良好品格证据在法律上的关联性
        3.1.3 性犯罪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在法律上的关联性
    3.2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可采性
        3.2.1 性犯罪被告人良好品格证据的可采性理论
        3.2.2 性犯罪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的可采性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性犯罪中被告人品格证据适用的现状及原因
    4.1 我国性犯罪案件中品格证据的适用
        4.1.1 我国性犯罪案件现状
        4.1.2 我国性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适用现状
    4.2 美国立法对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的规定及适用原因
        4.2.1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的规定
        4.2.2 学术界对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适用原因分析
        4.2.3 对学术界基于价值采纳的反思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性犯罪被告人品格证据适用的生理心理学原因
    5.1 生理心理学的初步理解
        5.1.1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5.1.2 性行为的生理基础
    5.2 性犯罪中采纳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生理原因分析
        5.2.1 性犯罪者的性激素含量存在较高的可能性
        5.2.2 精神障碍可能导致性犯罪
        5.2.3 染色体异常与性犯罪的关系
    5.3 性犯罪中采纳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心理原因分析
        5.3.1 性犯罪者的性心理特征
        5.3.2 性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
        5.3.3 性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犯罪人再次犯罪预防机制——基于性犯罪记录本土化建构的思考[J]. 田刚.  政法论坛. 2017(03)
[2]从生理心理学角度看犯罪[J]. 王徐美慧.  现代交际. 2016(10)
[3]美国性品格证据适用规则之借鉴[J]. 王禄生.  法学. 2014(04)
[4]猥亵儿童案件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胡国卫,郭坚捷.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7)
[5]新时期强奸案件出现的新特点[J]. 陈亚涛.  科技信息. 2013(14)
[6]性犯罪视野中的品格证据研究——以英美法为中心[J]. 杨志.  学术研究. 2013(02)
[7]国外性犯罪人重新犯罪的风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J]. 刘旭刚,迟希新,徐杏元.  中国性科学. 2011(10)
[8]品格证据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 徐昀.  河北法学. 2009(02)
[9]论品格证据在性骚扰案件中的运用[J]. 骆东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对188例少年性犯罪调查报告[J]. 刘学书,吴音,周维康,温文芳.  皮肤病与性病. 1995(02)

博士论文
[1]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 刘宇平.西南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品格证据在倾向犯案件中的运用[D]. 胡莉敏.浙江工商大学 2013
[2]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 常相佩.内蒙古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75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475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