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双被告”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21:53
  2015年5月1日,时隔二十五年的《行政诉讼法》修订版本带着多项行政诉讼领域的新制度正式开始实施。而行政诉讼“双被告”制度无疑是新制度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项制度,学者专家们纷纷各抒己见,支持派、反对派众说纷纭。支持者们认为,双被告制度的出台是解决行政复议机关不作为的一剂良药,是将我国的复议程序打造为解决行政纠纷的主要途径;反对者们认为,双被告制度其理论与我国现存的共同诉讼理论存在冲突,与我国的行政复议改革趋向行政复议司法化的方向有冲突。近五年以来的实践数据显示,双被告制度的确缓解了行政复议机关“维持会”等不作为现象,但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问题,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量飞涨,行政复议新“维持会”也浮现台面,与我国现存的共同诉讼理论、举证及裁判规则存在冲突,给复议机关、审判机关以及行政相对人都带来了新难题。双被告制度的争议主要是源自行政复议程序的定位以及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基于新旧问题的层面出发,短期内应该通过限缩复议维持情形范围、结合具体情形厘清复议维持案件的裁判规则;而长期内应该在构建行政复议机构专业化建设后将双被告制度废除,致力于将我国的行政复议程序打造为解决行政纠纷的主要途径,促进...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双被告”制度研究


图1.2行政复议维持率变化折线图???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行政复议维持率的??

折线图,行政复议,中国政府,折线图


?第2章行政诉讼“双被告”制度的实践现状???行政复议维持率?(2000年-2018?年)??80.00%????60.00%????????50.00%????40.00%????30.00%????行政复议维持率??图1.2行政复议维持率变化折线图???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行政复议维持率的??变化走向,其中从2000年行政复议法实施初期的52%到2014年的维持率的??59.73%,虽有几次上涨与回落情形,但是从大体上看仍是有所上涨,复议维持率??最高时己经超过了?60%。而2015年《行政诉讼法》的正式实行及双被告制度的??确立之后,维持率有所回落,2016年复议维持率下降到了?50%以下,不过,在??2017年及2018年的复议维持率相较于2016年有小幅上涨,但是也还在50%左??右徘徊,仍在合理范围之内。??行政复议驳回率??16.00%??11.00%??1.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行政复议驳回率??图1.3行政复议驳回率变化折线图??I数据来源于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复议“双被告”制度的困境与变革[J]. 曹鎏,冯健.  中外法学. 2019(05)
[2]反思行政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J]. 王青斌.  政治与法律. 2019(07)
[3]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实效考[J]. 俞祺.  中国法学. 2018(06)
[4]纠纷的中立评估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变革[J]. 施立栋.  政治与法律. 2018(03)
[5]复议机关共同被告案件的审判困境及其化解[J]. 张艺颉.  浙江社会科学. 2017(10)
[6]五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启示与借鉴[J].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7]复议机关作行政诉讼共同被告——现状反思与前景分析[J]. 梁君瑜.  行政法学研究. 2017(05)
[8]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和立法建议——基于《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影响[J]. 朱晓峰.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5)
[9]新时期行政复议制度的定位与展望[J]. 赵德关.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5)
[10]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义乌模式”思考[J]. 方宜圣,陈枭窈.  行政法学研究. 2016(05)

硕士论文
[1]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的改革研究[D]. 喻慧妮.南昌大学 2019
[2]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运行机制研究[D]. 齐雪锋.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我国行政诉讼中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制度的考察[D]. 彭俊云.新疆大学 2018
[4]行政诉讼中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的制度设计及反思[D]. 马踩燕.新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59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59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